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梁中銘編繪《中華民國革命大畫史》
登錄號:2006.009.0983的圖片(20060090983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6.009.0983的圖片(20060090983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6.009.0983的圖片(20060090983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9.0983

尺寸:19.9 x 26.9 x 3.2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圖像書籍,圖鑑、圖說
關鍵詞:梁中銘、偶像塑造、政治宣傳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中華民國革命大畫史》,此物件於1960年(民國49年)3月29日由梁中銘編繪、新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內容主要以圍繞著孫文、蔣中正進行的革命事業、建國及戰爭為主,內容大多以一頁篇幅搭配一幅插畫,讀來不致艱澀且易懂。此書的出版配合了戰後初期中華民國的「反共抗俄」、「民族英雄」的宣傳政策,將「共匪」描繪為十惡不赦的竊國賊,「蔣中正」為偉大的民族英雄。
  蔣中正的形象在臺灣以各種方式塑造起來,如建立人像、於重要場域懸掛照片、加入課程教育、創作歌曲、道路命名甚至於制定節日,並且讓蔣中正、蔣經國統領的國民黨政府鞏固統治。對此民間也發出反對的聲音,如雷震創立的《自由中國》於1956年10月31日出版的「祝壽專號」發出社論認為「蔣公」應該卸下大任,設立繼任人才的選拔方式以及內閣制的確立,應作「無智、無能、無為」的元首,而在雷震的私人日記中則有對「蔣公華誕」這樣領袖崇拜的行為進行批判。(周俊宇。2008。467-471)。
參考資料:小野寺史郎,2006。南京國民政府的革命紀念日政策與國族主義,《東亞視角下的近代中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周俊宇,2008。塑造黨國之民: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美國M–24金屬玩具戰車)的圖片
藏品(《神奇俠大戰摧花党》電影廣告單)的圖片
藏品(林柏燕老師與部落族人)的圖片
藏品(蓬萊毛茛)的圖片
藏品(繩紋罐口)的圖片
藏品(鹿角)的圖片
藏品(《美國戰鷹》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毛尖卷柏苔)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