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雙豎把小口瓶形器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9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060100125的圖片(20060100125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9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考古類
蒐藏品類別:考古標本
年代:3500-2300B.P.
尺寸描述:寬度:129.0 mm│高度: 79.6 mm│唇厚:6.6 mm│重量:380.9公克(g)│口徑:53.1 mm│把徑:16.0 mm
標本說明:1. 文化層出土雙把素面瓶形器,橙紅色灰胎夾粗砂陶質。瓶口小而外侈,唇沿微向內斂,瓶口至頸部緊縮,形成較瓶口更小的頸口,頸下應連接一球形大鼓腹,但已破碎。兩側自唇沿下至肩部連結一對豎行橋狀把手。瓶身遺留手製痕跡,口部與體部可能分開製作後再上下接合,接合處之內側最後自口部向內頸壁加覆一層陶土,加強頸部接合強度,外側亦覆土將接縫修飾抹平。
2. 口部殘斷1/3,腹部以下盡失,器型破碎無法復原。口緣其一側面缺損。
3. 原器表書寫黑字舊編號「PN3935」,但因佈滿一層厚厚的黃色泥土未清,無法觀察器壁顏色,因此

館藏編號:2006010012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圖片
藏品(玉耳飾)的圖片
藏品(福爾摩沙島和澎湖群島地圖)的圖片
藏品(鄉愁短歌陣風等四首〈影本〉)的圖片
藏品(1895年7月27日《美國畫報》第18卷第4期)的圖片
藏品(女琴西餐廳釜山餐廳等各式矩形火柴盒)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山豬右上顎骨齒)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