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陶瓷、結晶釉
年代:1946
尺寸:高:41 x 直徑:17.3cm
尺寸描述:附台座
主要技法:結晶釉高溫燒製
作品描述:結晶釉花瓶,特徵為盤口,束頸,圓肩,弧腹向下漸收,底部配有木座。整體玻璃光澤強,器身上部釉色粉紅,向下漸層乳白色,花形的結晶釉不規則分布在器身上。
結晶釉的產生是由於燒製的過程中,釉內含有足量的結晶性物質,經熔融後處於飽和狀態,而在冷卻的過程中形成結晶,例如宋代茶盞上的兔毫、油滴等都是結晶釉的種類之一。而此件作品是高溫燒製後,利用緩慢冷卻的手法,使釉中飽和的矽酸锌產生結晶體,形成各式晶花分布,例如有三角形的結晶,花形結晶、針狀結晶等。另外亦可在基礎釉料中加入鐵、銅、錳、鈷等金屬發色劑,在相應的燒成條件下,釉面就會呈現出不同色澤。
臺灣鶯歌燒製結晶釉作品,始於民國七十年代,其中當屬結晶花開的大而完整的「鋅結晶」最具特色。(詮釋委員:盧泰康)
館藏編號:200804037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