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1.0180
尺寸:14.1 x 9.2cm
外文名稱:(臺灣の風物)蕃歌杵聲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0~1930
年代描述:明信片推測約1920-1930年代發行。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原住民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風俗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邵族、Thao、日月潭八景、南投縣魚池鄉
文物描述:1. 日本時代黑白印刷明信片,圖片影像為6名邵族婦女站在湖畔旁圍成一個小圈圈,每人手中各拿著一支高於人身高但長短不同的木杵,婦女外圍左側坐個一個小女孩,手中抱著一支短竹筒,背對攝影者;右側則坐著一個婦女,手中也拿著一支短竹筒,頭望向攝影者看來。
2. 明信片正面左上角方印刷文字「Savage women singing over their poundering Taiwan」(中譯:臺灣原住民婦女擊杵唱歌),正面底邊印刷文字「﹝臺灣の風物﹞蕃歌杵聲 日月潭の湖岸に一面の石が用意してあり數名の化蕃の女が周圍に立ち各二メト─ル餘の長い杵でこれを搗けば不思議にも一種の樂律をなす。側に數名の老婦がるて一尺ばかりの竹筒で輕く地を打ち奇妙の音を發し杵聲の調子を助ける。これは觀光客が日月潭の湖岸で聞く臺灣名物の一ッである。」(中譯:臺灣風俗原住民杵歌。在日月潭的湖岸旁,數名邵族婦女圍成一圈,手中拿著約兩公尺長的木杵,敲擊放置於地面的石頭,形成一種不可思議的奇妙音樂,身旁另有數名老婦拿著長約一公尺的竹筒,輕敲地面發出其妙的聲響為杵音伴奏,這就是觀光客在日月潭湖岸旁所聽到的臺灣名物之一。)。背面印刷文字「郵便はがき,CARTE POSTALE,TRADE(飛鳥圖案) MARK,This place for message,This place for address」,其餘空白。
3. 日月潭邵族聞名的杵音是以長短不同的杵棒敲擊地面的石板,奏出鏗鏘的旋律,後來這項優美的音樂演奏,被推廣宣傳為邵族重要的觀光表演活動,日本時代出版許多以「蕃家杵聲」、「湖上杵歌」等標題之海報和明信片,讓邵族與日月潭聞名遐邇。1922 年《臺灣日日新報》也曾報導過日月潭八景之一「蕃社杵聲」,即為日月潭邵族的音樂表演。
編目者:葉前錦
編目日期: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