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彩繪花卉紋碗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P003.tif)(CC BY),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P004.tif)(CC BY),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I001.JPG),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I002.JPG),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I003.JPG),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13.0486的圖片(20090130486_I004.JPG),第8張,共8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3.0486

尺寸:19.1 x 18.8 x 6.3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年代描述:1950-1960年代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鶯歌
關鍵詞:釉下多彩、彩繪、花卉紋、湯碗、大碗公、鶯歌窯
文物描述:俗稱「大碗公」的常民餐具。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口緣以篦劃紋工具刻連續斜線,做出形似花口的視覺效果,碗底心中央則特意壓模出一小圓形鏡面,增加造型變化。全器除圈足之外滿釉,圈足刮釉露胎,胎土灰白色。外器壁施罩白釉,密佈細碎開片,外器壁碗口有兩處黃色修補痕。碗內器壁一側以紅、綠、褐彩,寫意筆繪折枝花卉紋。盛開紅花搭配綠葉,左右伸展弧形的細長枝葉環抱碗壁,花束圖案彷彿一頂月冠。內器壁白釉久經風霜積累成淡黃色,亦滿佈細碎開片,使用痕明顯。根據胎釉與裝飾特徵判斷,為北部地區鶯歌等窯製品,其繽紛的色彩引領流行,是戰後初期1950年代至1960年代廣受歡迎的食器。
參考資料:1. 徐文琴,2010。1930-60年代臺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以鶯歌產品為例。臺灣文獻61(2):111-152。
2. 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3. 陳進傳、莊琇雯,2011。宜蘭的傳統碗盤。宜蘭縣: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
已瀏覽清單
藏品(刀)的圖片
藏品(細紋方蟹)的圖片
藏品(玄武岩)的圖片
藏品(三寸金蓮10双)的圖片
藏品(琉璃珠)的圖片
藏品(石板)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
藏品(世界書局印行《初中二年級上學期公民複習》)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