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青花粉紅彩噴釉葡萄紋碗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P001.TIF),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P002.TIF),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P003.TIF),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I002.JPG),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I003.JPG),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9.013.0548的圖片(20090130548_I004.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3.0548

尺寸:22.9 x 22.6 x 8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推測年份(西元):1955~1965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鶯歌
關鍵詞:湯碗、碗公、噴繪、水果紋、鶯歌窯
文物描述:1.青花粉紅彩噴釉葡萄紋碗,以模製成形,撇口,弧壁下收,圓腹,底有圈足。全器施淡藍釉,足底露胎,口沿施塗一圈青花鈷料裝飾,碗外壁素面無紋,碗內壁一側主要採用噴繪技法,以青花粉紅彩裝飾葡萄葉片和果實,輔以褐彩手繪勾勒葡萄藤枝。
2.噴繪技法是鐵片或銅版先將圖案做成鏤空的版型,再將版型貼近胚體,使用噴槍將色料噴上去,鏤空的地方沾上色料,被覆蓋的地方留白,燒製後即成所需圖案。成串的葡萄象徵旺盛的生命力及「多子多孫,延綿不斷」,為鶯歌碗盤上較常見的蔬果紋飾,但葡萄不是漢人社會中原有之物,因此這個題材多半模仿自日本器皿。
參考資料:1.徐文琴,2010。1930-60年代臺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以鶯歌產品為例。臺灣文獻,61(2):111-152。
2.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1/10/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收據信封)的圖片
藏品(雙翅目)的圖片
藏品(象鼻蟲(2))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道具-法寶)的圖片
藏品(黑蛋巢菌屬)的圖片
藏品(笠螺)的圖片
藏品(銀手鐲)的圖片
藏品(織布)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