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大竹籃背箱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3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12.jpg)(CC BY-NC),第12張,共13張
登錄號:20090300012的圖片(20090300012_0013.jpg)(CC BY-NC),第13張,共13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材質: 竹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為大竹籃背箱,係以竹、藤材質緻密編織而成,造型為方底圓口,器身呈桶狀。底面以四分斜紋編織法起底,器身轉編斜紋編織,於接近口緣處以藤條採簡單合縫螺旋編織法完成。底面四邊以竹板採縫綴法加固,四端角以兩道藤條垂直加固器身,左右兩側另外於中軸加固藤條,另一面以藤條拗製成倒U形,作繫耳使用。本件係以前額頂帶法背負使用的背籃。
臺灣原住民各族皆有背簍形制的編器,主要用於運輸使用,用途廣泛。編器主要由男子製作,背籃用於外出工作,為用途最廣使用最多的運輸器,如上山狩獵時用以背負乾樑與用具,下山也可運輸獵物。從事農作時可背負農具,回程裝盛收穫物以及薪柴等物,也可背負幼童。背簍為男女性通用的編器,其樣式可分為大、中、小型三類,大型以男子背負使用,中型為女子,小型為孩童。

館藏編號:2009030001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皮影戲偶--帽)的圖片
藏品(布農族男女)的圖片
藏品(羅大春開闢道路紀念碑記拓本)的圖片
藏品(攪棒)的圖片
藏品(頭家卵,平大隻─吹螺牽罟的頭家和海腳們)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池田文庫圓形紋(設計原稿))的圖片
藏品(木雕人像)的圖片
藏品(木臼)的圖片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織布機)的圖片
藏品(織布)的圖片
藏品(織布)的圖片
藏品(木箱)的圖片
藏品(藤籃)的圖片
藏品(藤籃)的圖片
藏品(織布用墊蓆)的圖片
藏品(木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