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國立編譯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第二冊暫用本》
登錄號:2010.031.0025的圖片(20100310025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0.031.0025的圖片(20100310025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31.0025的圖片(20100310025_I002.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31.0025的圖片(20100310025_I003.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31.0025的圖片(20100310025_I004.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31.0025

尺寸:15 x 20.9 x 0.3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推測年份(西元):1963~1963
年代描述:民國52年1月修訂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教育
創作者/製造者: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行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臺灣、地理、教科書、小學
文物描述:《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第二冊暫用本》,主編者為國立編譯館,發行者為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48(1959)年1月初版暫用本,民國52(1963)年1月修訂暫用本發行。
本書是臺灣戰後初級小學的地理教科書,根據1952年教育部修訂之「國民學校高年級社會科課程標準」編定,使用於國民學校(相當於今國民小學)五年級。本冊的內容共18課,主要敘述中國的華南、西南、華北一帶各省,每課不一定對應一個省,有些課針對主題性的介紹,也打散通論地理和區域地理的界線,課名包含「黃河與淮河」、「西南的國界與邊防要地」、「金屬礦產」等。和前一版1950年代之《高等小學地理課本》,(見館藏號2004.007.0453至2004.007.0455),這個版別教科書的圖片已經普遍彩色化,包含地圖在內。封面為小學生在長城上,封底仍有「收復失地重整河山、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字樣。
編目者:委託編目黃清琦
編目日期:2015/05/26
已瀏覽清單
藏品(鹿角化石)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