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製針釘陀螺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2.JPG)(CC BY),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3.JPG),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4.JPG)(CC BY),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10.031.0550的圖片(20100310550_I005.JPG)(CC BY),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31.0550

尺寸:3.3 x 5.4 x 3.4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玩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玩具、獨樂、千千、民俗體育、干樂
文物描述:1.本物件是木製陀螺,大小約5公分,能一手掌握,並附有打陀螺的繩子。本文物類木製陀螺,多找硬木製作,像是蕃石柳樹幹、龍眼木等,最後於尖端釘進一根鐵釘,並把釘帽截斷,敲扁磨尖,即為完整的陀螺,本文物件陀螺的針型為「針釘」,相較劍釘與斧頭釘,更適合旋轉。繩子應為細麻繩,並有紅藍花樣。打陀螺的線通常會於末端打結並綁附小古錢用以固定,但該文物似乎僅打結固定。
2.日治初期臺灣以木製陀螺為主,多為個人自製而成,除此之外,該時期並有少數鐵陀螺與特技陀螺。戰後初期木陀螺仍受到歡迎,機器大量生產,後更出現響螺與塑膠陀螺。民國50年代後,木陀螺製作趨於精美,範圍也從鄉野遊戲推廣至其他區域,有些學校也將打陀螺視為體育教學一環。民國80年代後的臺灣,種類繁多,也吸引更多人收藏與賞玩。
參考資料:1.李昀臻,2018。憶童玩味─傳統童玩系列調味罐。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2018年工業設計系專題設計報告書。
2.陀螺,台南市鄉土之美,http://weber.tn.edu.tw/edu01/tainan/main-6/main-6c3.htm(瀏覽日期:2020/03/13)。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8
編目日期:2020/07/06
已瀏覽清單
藏品(齒葉平苔)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白鶴)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