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國防研究院重印《清代一統地圖》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1.tif),第1張,共1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1.tif),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2.tif),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3.tif),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4.tif),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5.tif),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P006.tif),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I001.JPG),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I002.JPG),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I003.JPG),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I004.JPG),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11.012.0194的圖片(20110120194_I005.JPG),第11張,共11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1.012.0194

尺寸:27.3 x 37.8 x 1.5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推測年份(西元):1966~1966
年代描述:民國55年4月重印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史地與誌書
創作者/製造者:國防研究院重印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中國、皇輿全覽圖、乾隆內府輿圖、耶穌會
文物描述:《清代一統地圖》,泛稱《乾隆內府輿圖》,原測繪完成於清乾隆25(1760)年,1925年北京故宮整理時發現,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乾隆十三排圖》為題名出版, 1932年由該館重印,且重新定名為《清乾隆內府輿圖》。民國55(1966)年4月由國防研究院重印並縮製(比例尺改為二百萬分之一)出版,張其昀監修,改題名為《清代一統地圖》。
《乾隆內府輿圖》圖幅範圍東從太平洋,西至波羅的海、地中海和紅海,南抵印度洋,北盡北冰洋,共104塊圖版組成,其中103張圖幅,一張乾隆詩,原圖比例尺為一百四十四萬分之一,採用桑遜投影法繪製。其特點為經線為曲線,緯線為直線,中央經線不為零度,而為東1或西1;緯度每五度為一排,共十三排,故又稱《乾隆十三排圖》。本圖注重水系的表達和居民點的註記;重視文字的註記而較忽視圖例的表現,且圖例無一致性。
《清乾隆內府輿圖》乃以《皇輿全覽圖》為基礎,並參考《西域圖志》和外國進呈的亞洲略圖,是中國最完善的實測全國地圖,也是一幅亞洲大陸全圖。康熙年間哈密以西地區未能實測,1756及1759年兩次派人前往測量。天山以北由何國宗和努三負責,以南由明安圖負責在1760年測量完畢。然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訂正補充,並參考中西文獻擴大了範圍,由傳教士蔣友仁續成。普遍來說,《清乾隆內府輿圖》比《皇輿全覽圖》的範圍更為擴充,精度也較為正確;而地圖上緯度比經度好;北部比南部正確。
編目者:委託編目黃清琦
編目日期:2015/05/26
已瀏覽清單
藏品(毛枝苔)的圖片
藏品(民防課程上課情形)的圖片
藏品(彩繪花卉紋碗)的圖片
藏品(陶管珠)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腰帶)的圖片
藏品(米色花卉繡樣腿褲)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五福四路)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