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祭儀石錛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110800147的圖片(20110800147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材質: 木 籐 其他
標本說明:此係為祭儀石錛,長度為35公分,寬度為22.5公分,高度為6.5公分,以細麻繩將磨製的石錛綁於雕刻的的木柄上,石錛為黑色,尖端刃部可見打擊痕。木柄上的雕刻上下對稱,以螺旋、圓形、線條等幾何紋飾來表現祖先與神靈,中段最細處以平行刻紋相連,底部則為波浪刻紋,木柄與麻繩皆為紅褐色。祭儀石錛用在祭祀場合,像是巫師會以石錛砍下大樹的一小塊之後,帶到森林的一處進行儀式,承認犧牲神靈後代。砍下的木塊通過儀式返回森林以促進森林的再生。祭祀行為通常為男性所主控,女性在儀式過程中只能於周圍跳舞,否則便會觸犯禁忌。由於雕刻師是兼職且不在雕刻物上具名的,因此雕刻可以被視為是人與神溝通的過程。傳統以石製工具來從事木雕工作,並採用鱷魚皮或砂土來磨平木頭表面。

館藏編號:20110800147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灣紀錄兩種上冊)的圖片
藏品(「美國新聞處」發行有關從福州疫區來上海的船隻必須噴灑DDT以防傳染病蔓延之新聞圖片)的圖片
藏品(臺灣人心誠則靈海報作品)的圖片
藏品(〈老婦女-傳統織布〉)的圖片
藏品(雷震全集14)的圖片
藏品(女子銀製耳飾)的圖片
藏品(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臺灣喫茶店室內照)的圖片
藏品(昭和二年范洪灶領收證)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