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省臺南市選舉委員會印發《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公報》
登錄號:2012.007.0538的圖片(20120070538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2.007.0538的圖片(20120070538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2.007.0538的圖片(20120070538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2.007.0538

尺寸:78.9 x 54.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2000~2000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關鍵詞:中華民國第10屆總統選舉、連戰、蕭萬長、呂秀蓮、宋楚瑜、張昭雄、許信良、朱惠良、李敖、馮滬祥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第10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公報,正面刊有候選人基本資料、投票相關規範,背面為臺南市投開票所一覽表。此公報由臺灣省臺南市選舉委員會印發,選舉投票日為2000年3月18日。
  此物件為臺灣2000年的第10任總統選舉相關物件,此次選舉為臺灣自1996年後第二次由全民直接參與投票的總統、副總統選舉。此次選舉由代表中國國民黨的連戰、蕭萬長,民主進步黨陳水扁、呂秀蓮,自國民黨脫黨參選的宋楚瑜、張昭雄,自民進黨脫黨參選的許信良、朱惠良,以及新黨所推舉的李敖、馮滬祥等多組人馬加以角逐。選舉結果,由陳水扁及呂秀蓮當選,形成臺灣社會首次政黨輪替。論者一般將選舉結果歸因於國民黨的內部分裂、統獨意識及省籍族群因素,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在1990年代所倡導的本土化路線,是此次選舉過程中國、內外多方政治角力的焦點,宋楚瑜組黨與國民黨傳統支持群眾之出走,以及中國總理朱鎔基在選前三天「不管是誰,只要搞臺獨,就沒有好下場」的強硬發言,皆受其牽引而對選情形成顯著影響。泛藍群體的分裂,使得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陳水扁得以集中得票,順利勝選。
  中華民國首次總統選舉施行於1948年,依據憲法由國民大會代表以絕對多數制之形式選出。1994年的第三次修憲對於總統選舉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其中最重要者在其採用全民直選形式以及相對多數制。自1996年的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起,中華民國已舉辦了7次的總統直選。
參考資料:政黨輪替,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99(瀏覽日期:2020/01/08)。

薛化元,2016。總統直選的歷史回顧,總統直選2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26。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陳儀深,2016。第三次臺海危機與首次臺灣總統民選,總統直選2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33。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未結集作品(詩))的圖片
藏品(張才相機:Polaroid super color 635 )的圖片
藏品(陶罐)的圖片
藏品(陶環)的圖片
藏品(方解石)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
藏品(《杏壇芬芳錄 第二輯》)的圖片
藏品(排灣族貴族新娘服綁腿)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