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榮祐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新竹北埔原礦土
年代:2008
尺寸:長:20.1 x 寬:20.1 x 高:36cm
重量:0
主要技法:拉坯技法,但在上釉時加入創新的元素。在高溫窯燒的過程中,將窯溫較以往提高,使恆溫的時間增長,達到不同於傳統的窯色變化。
作品描述:包容系列的作品,是在表現剛與柔相互調合的創作思考。「剛」的部分是指陶器形狀,或材質物理性的堅硬及穩定性;「柔」的部分指的是釉(作者所謂「低溫釉土」)在高溫融熔狀態,受地心引力作用下流動的樣貌(當然是冷卻後所觀看的)。作者在這樣概念下,去操作「釉」的流動範圍、流速以及其「出軌」。而作品成功的前提是對這「釉」有清楚的認識,知道其合適的溫域,以致能夠預知在融熔狀態下移動多遠、立面與斜面的流速的不同等等。釉彩的網點像標竿(或記號),而整個釉面像是標竿移動的距離與流速軌跡的紀錄表格。這紀錄表格竟成了器物的裝飾。
〈包容2008-22〉作者自云此為「2003年完成第一件成功包容作品後轉換方向時所作。」觀察2003年作品採用方型器物,自此轉向傳統瓶甕器型,而以釉色網點的變化來發展,編號22,可知作者用力之深。(詮釋委員:鄭永國)
館藏編號:20120201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