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4.011.0028
尺寸:14.2 x 8.9 x 12.7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關鍵詞:虎爺、塑像、民間信仰
文物描述:1.本文物為虎爺的塑像,身體為黃皮黑紋底,前腳呈現直立狀,後腳則為坐姿,頭部向左,塑像下有一底座,底座之上部為紅色,側面則為黑底搭配白色花紋。
2.虎爺塑像的雕刻主要是以彩繪木雕、石雕為主要基底,外觀動作上則以蹲立姿、蹲坐姿為主,顏色則以黃底黑紋及黑紋兩種最多。
3.虎爺為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中常見的塑像,虎爺的祭祀源自於閩粵地區來台的移民信仰,原先屬於鎮守廟宇的神明,一般都置於香案下供奉,然而到臺灣之後,隨著虎爺各種傳說及神蹟出現後,虎爺的地位也開始有了轉變,部分廟宇開始將虎爺從香案下,放置主神旁陪祀,此後臺灣的虎爺信仰有了置於神桌上方供俸的「天虎」,以及下方的「地虎」兩大系統,而這也是虎爺信仰在臺灣發展出有別於原鄉的特別之處。
參考資料:1.高佩英,《臺灣的虎爺信仰》(臺北:遠足,2006),頁82-130。
2.姜義鎮,《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台原,1995),頁110-111。
3.林炳宏,〈台南府城虎爺信仰研究--以主祀保生大帝、福德正神廟宇為論述中心〉(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2012),頁32-94。
編目者:蔡誌德
編目日期: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