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4.011.0250
尺寸:13.4 x 19 x 1.7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準確日期:1919/01/01~1919/12/31
年代描述:大正8年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手稿,日記
製造地:彰化廳鹿港支廳鹿港區
關鍵詞:陳懷澄、鹿港
文物描述:陳懷澄(1877—1940年)字槐庭,又字心水,號沁園,彰化鹿港人,郊商慶昌行後代,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日治時期曾任鹿港支廳鹿港區長(1919.9-1920.10)及鹿港街長(1920.10-1932.9.30)1920年擔任鹿港首任街長,且連任3屆,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先後主持鹿港政事13年。1932年底卸任街長公職之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一九二一),還編著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先生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間缺1917、1923、1929三冊,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兩本,1932日記則僅記載到七月八日為止,臺史博購藏又缺1926年份一冊(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有該冊掃描檔),因此本批共計15本。日記內容,呈現擔任鹿港街長所從事公共事務,另有其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
本冊為1919年(大正8年)的陳懷澄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業已整理出版,書名為《陳懷澄先生日記(三) (一九一 九年)》(2018年出版)。使用金港堂書籍株式會社發行的「大正八年當用日記」,內頁印有日期、天氣等欄位。記載內容包含日常生活記事、至公學校及私塾等處任教的情形、受任命為鹿港區長及處理公務狀況、閱讀及創作紀錄、出遊訪友及參加櫟社活動等。日記亦記有來往地方官員、仕紳、櫟社成員及各地文人,如丁寶濂、林幼春等人。日記後有「人名簿」欄目,記有張玉書等人的地址。
參考資料:1.〈陳懷澄〉,TBDB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http://tbdb.ntnu.edu.tw/showBIO.jsp?id=A8211D50-3249-72C8-43B2-55B953B36CD1,2023/07/24查詢。
2陳懷澄著、許雪姬編註,《陳懷澄先生日記(三)一九一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8。
3.大正7年陳懷澄日記(T0791_01_0003)。2023/7/30。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s://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browsingLevel1.jsp?xmlId=0000249666#
編目者:陳怡宏
編目日期: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