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謝招治《淡水河岸的料館巷》
登錄號:2015.044.0071的圖片(20150440071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5.044.0071的圖片(20150440071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15.044.0071的圖片(20150440071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15.044.0071的圖片(20150440071_I002.JPG)(CC BY),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5.044.0071

尺寸:39.4 x 54.6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準確日期:2012/04/22~2012/04/22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謝招治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木業、製材行、木材行
文物描述:1.謝招治《淡水河岸的料館巷》,直幅、水彩畫,繪於2012年,畫作上左下角有「謝招治 2012」之落款字樣,繪者自撰圖說為:
「以前臺北市艋舺的第三水門附近,有一棟紅磚建築的四合院「黃聚益古厝」,專做木材批發生意的製材工廠,艋舺人叫它「料館」。沿着淡水河邊的堤防到大稻埕,這一條很長的街叫料館街(巷)。從淡水河上岸的粗大原木,先運到剝皮寮剝皮之後,再將它們運到堤防下來放置。這一條馬路(現在的環河南、北路)的右側有一整排的製木工廠,日據時代日本人從臺灣砍伐不少珍貴的樹木運到日本去蓋房子,還挑選臺灣最珍貴、最粗大、最好的紅檜木,砍去興建日本明治神宮大門口的大鳥居。國人到日本旅遊,有機會參觀日本明治神宮時,請注意門口,看那雄偉的大鳥居,就是從臺灣渡海到日本定居的。」
2.畫作描繪其外婆家所經營的產業「黃聚益料館」,繪者母親謝黃麵即出生於黃家,因當時不養女的習俗,而送給他人當養女。
3.本件曾於2013年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之三」特展展出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生活習俗」系列。
4.畫稿第23冊「民國101-102年招治84歲故事畫稿」有本畫之手稿,畫稿中的創作年代記錄為2012年4月22日完圖。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5/12/10
已瀏覽清單
藏品(寶石紅釉小口大肚瓶)的圖片
藏品(多胞裂萼苔)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八角碗)的圖片
藏品(舢舨船模型)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吳錦煌先生與日本友人於赤崁樓餐廳前合影照)的圖片
藏品(琉璃珠)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