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保生大帝像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675的圖片(20170010675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675

尺寸:11 x 9.5 x 17.9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大道公、醫神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保生大帝像採坐姿,端坐於圈背椅上,表面粧佛大面積褪去,殘留臉部、腰帶等處顏色,鬍鬚脫落,帽冠前端破損,座椅右側扶手出頭缺損。大帝像作中年男子相貌,臉型修長,鼻下兩側、嘴下各鑽一孔,作為植鬚處。頭戴忠靖冠,身著圓領袍服,腹束腰帶,左手扶於左膝之上,右手小臂前舉,手中持物磨損不明,雙足踏於座前矮臺上之獅背上,右腳之右側一名童子,面朝右前方,作右足跪地雙手合抱於胸前姿態,臺座作方形矮臺,圈背椅後方又有一道圓弧形矮屏。
2.保生大帝即北宋道士吳夲,在閩南同安山區修行,精通醫理,58歲時登山採藥時,失足墜崖而亡,民眾私祀為靈醫真人,奉為醫神。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流布,又受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明清已降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為臺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民間俗稱「大道公」、「吳真人」。(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仇德哉,1974,《臺灣廟神傳》。臺北:作者自刊。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武陵勝境)的圖片
藏品(杜英、山杜英、蘭嶼杜英)的圖片
藏品(大梁配筋圖)的圖片
藏品(大同要素)的圖片
藏品(笠37期)的圖片
藏品(青瓷雕九龍暗花折沿大盤)的圖片
藏品(長尾麝鳳蝶)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