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張仙大帝像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755的圖片(20170010755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755

尺寸:11.3 x 9.3 x 14.5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張仙、張仙爺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張仙大帝像,作坐姿姿態,坐於岩座上,表面粧佛已褪去。臉型輪廓橢圓,雙眼半睜。頭戴忠靖冠,身著右衽寬袖衣,肚腹圓凸,腹下束腰帶,胸前有看帶。挺身端坐,雙足垂下,左手翻掌向上作托物狀,右手向右摸身旁童子的頭部。童子髮梳髻。頭部斜視向左,臉型輪廓圓潤,身著窄袖罩衫,腳穿長褲,右手托如意,左手作護衛狀。
2.張仙又稱張仙爺,一說為五代後蜀皇帝孟昶,相傳孟昶的夫人花蕊夫人被擄入宋朝皇宮,在皇宮中祭拜孟昶畫像,謊稱為職司送子的張仙神,這一典故而使張仙成為送子的誕生之神,關於張仙的另一說法是指張遠霄,同樣也是職司生育。張仙的形象多作持弓射箭,弓箭象徵男孩,彈與誕同音,衍伸為誕生男孩之意。(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馬書田,1993,《華夏諸神》。臺北:雲龍出版社。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藏書票—紅花)的圖片
藏品(南華南蛇藤,青江藤)的圖片
藏品(三星牌搪瓷方盤)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呈祥)的圖片
藏品(隆背笛鯛)的圖片
藏品(「1996春候鳥季」活動海報)的圖片
藏品(鋁門窗大樣)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