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福德正神像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820的圖片(20170010820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820

尺寸:9.5 x 8 x 18.2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土地公、福德正神
文物描述:1.本件福德正神像以木雕製作,彩繪已經剝落殆盡,稍可辨識底色有藍色。福德正神作老者相貌,頭戴忠靜冠,雙眼垂視,嘴部蓄長髯,長耳垂,為長壽富貴的象徵。福德正神造形呈現貴字體姿態,端坐於圈背椅上,雙手分別置於兩側扶手上,左手掌已斷裂,雙腳踏於圈背椅前方之踏几上。神像右腹部下沿有蛀蝕孔,以木塊填補,臺座處有三道裂痕。
2.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又有后土、伯公、福德爺等稱呼,源自於土地的信仰,因土地公掌管農作豐收與六畜興旺,因此獲得普遍的崇祀,也因掌管生業而逐漸被視為是財神,因此土地公往往手持如意與元寶,代表福氣富貴的象徵。民間普遍以農曆8月15日為土地公聖誕,平常則以每月的二日與十六日祭祀土地公,祈求五穀豐登,百業興隆。(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王健旺,1998,《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KÖLN, AM 3.5.1956 __ BL..NR.2)的圖片
藏品(變質砂岩)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餐飲雕刻裝配職業工會會旗)的圖片
藏品(鋼筋配筋標準圖)的圖片
藏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印製反賄選宣導公告)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