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1895年於東京發行久臺灣編凱旋編久保田米齋畫《日清戰鬥畫報》
登錄號:2017.017.0041的圖片(20170170041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17.0041的圖片(20170170041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17.017.0041的圖片(20170170041_I002.JPG),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17.017.0041的圖片(20170170041_I003.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17.0041

尺寸:12.7 x 17.2 x 0.8cm
歷史分期: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歷史圖繪
創作者/製造者:大倉保五郎
製造地:日本東京
關鍵詞:畫報、日清戰爭、甲午戰爭、基隆、風俗
文物描述:本書為久保田米齋畫《日清戰鬥畫報》臺灣編凱旋編。內容為:皇后陛下至廣島陸軍預備(PREPARATORY)病院探望傷兵;小松總督與旅順湖官兵;天皇陛下凱旋東歸東京;近衛師團第二聯隊攻打基隆;臺灣島風俗;臺灣島圖。當時的戰爭除卻新聞報導外,另外會出版畫報使時人能更進一步了解戰爭,本畫報1895年於東京發行描寫日清戰爭的情形,特別的是本篇是臺灣篇,因此收錄有臺灣風俗圖描寫當時臺灣的樣貌,另附有臺灣全島圖。著者久保田米齋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畫家,主要以歷史畫、風俗畫、漫畫、小說插畫廣為人知。1894年起開始擔任從軍畫家,描繪一系列的『日清戰鬥畫報』,日本在明治30年代出版相當多的畫報,其發起是受到西方美術的影響,但發展則有其歷史因素,畫報流行年代剛好是在石版印刷流行的時期,也正好在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這段期間,比起文字的戰爭報導,圖文並茂的畫報更受到時人的歡迎,其後由於照相攝影技術的發展,以石版印刷所成的畫報也開始被取代。
參考資料:1. 許佩賢著、吳密察導讀,《攻臺見聞─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臺北:遠流,1995),頁46、47。
2. 〈久保田米僊〉,維基百科,http://ja.wikipedia.org/wiki/%E4%B9%85%E4%BF%9D%E7%94%B0%E7%B1%B3%E5%83%8A,2015/1/31。
編目者:蔡誌德
編目日期:2019/08/27
已瀏覽清單
藏品(921地震民眾露宿)的圖片
藏品(拾層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大樣)的圖片
藏品(蜻蛉)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陶燒福德正神神像)的圖片
藏品(明治三十九年黃慶壽繳納地租領收證書)的圖片
藏品(大熊寶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