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43.0176
尺寸:9.3 x 6.3 x 11.5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陳澄波收藏品、彌勒佛、未來佛、布袋彌勒
文物描述:1. 陶質加彩布袋和尚造型擺飾,布袋和尚立姿,腳邊放置布袋。身形豐腴,披寬袍,袒胸露腹,大腹圓鼓,雙耳下垂,赤腳,露齒、舌微露出,作開懷大笑的面貌。和尚一手持缽,另一手則有一圓孔,或可配置其他法器。全器為陶瓷材質,上作釉上彩增色,釉彩大多以斑駁脫落,僅面容、缽器、布袋留有較多色料,露出之底胎則可見胎土顏色偏紅。器底施黑釉,近中心有一小圓孔。
2. 北宋《宋高僧傳》是最早記錄布袋和尚特徵的文獻,其中記錄他「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鄽肆。」大致形容出布袋和尚的身形特色與其特異的形狀。文獻中也出現其為彌勒化身的說法,雖在當時尚未被廣傳,但隨著時間流轉,彌勒信仰到了明代以後,大都將彌勒與布袋和尚形象合而為一,以布袋和尚的造型來塑造彌勒神像。本件藏品即是作布袋和尚的模樣,亦可視其為彌勒佛。
參考資料:韓秉方,2002。從莊嚴未來佛到布袋和尚——一個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中國文化研究,2:113-117。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
編目日期: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