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日治時期健民運動宣傳單
登錄號:2019.011.0487的圖片(20190110487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9.011.0487的圖片(20190110487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19.011.0487的圖片(20190110487_P001.tif),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19.011.0487的圖片(20190110487_I002.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11.0487

尺寸:10.3 x 15.5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創作者/製造者:勝元セロファン工業所
製造地:日本大阪市
關鍵詞:皇民化、戰爭動員、臺灣、二戰
文物描述:1.本文物年代為日治時期,為一彩色宣傳單。宣傳單中央印有一名穿著劍道服飾的男童,並印有「健民運動」、「平素鍊成健兵健民」及「高雄州」等字。最下方則印有一排小字「西大 615 大阪□南通ユタカビル勝元セロファン工業所」。セロファン工業所,即玻璃紙工業廠之意。
2.根據研究者許佩賢研究,1930年代後期,日本進入戰時體制,面臨國內壯丁體位低下的問題,政府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壯丁體力,使其成為符合戰爭所需的人力資源。1936年陸軍即針對此問題提出設置衛生省的提案,後來於1938年定案新設厚生省,開始推行、強化各種增進健康的活動及政策。1939年開始實施體力章制度,1940年通過國民體力法。這一連串的政策,主要的著眼點是提升戰爭所需的兵力及增產所需的勞動力的素質。同一個時期,這些政策也都在總動員體制下在殖民地台灣施行。許佩賢從體力的要求、健民運動的推進及學校衛生的配合三方面,考察殖民地臺灣在戰時體制下如何被捲入帝國人力資源的要求。而健民運動是臺灣總督府與日本本國同時實施,開始於昭和17年5月1日至8日期間,目的在於強健國民體魄,作為戰爭動員人力的基本需求。
參考資料:1.許佩賢,2015。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一九三○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臺北:衛城出版。
2.厚生省人口局編,1942。健民運動。東京:人口問題研究會。
編目者:邱佳玉
編目日期:2020/12/02
已瀏覽清單
藏品(山水圖)的圖片
藏品(國際牌立體收音電唱機廣告單)的圖片
藏品(廟宇木構件)的圖片
藏品(木雕持經觀音神像)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書之樹)的圖片
藏品(紫蟒)的圖片
藏品(訪何凡)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