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總督府勤行報國青年隊隊員手帳與臂章
登錄號:2019.015.0208的圖片(20190150208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9.015.0208的圖片(20190150208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19.015.0208的圖片(20190150208_P001.tif),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19.015.0208的圖片(20190150208_P002.tif),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19.015.0208的圖片(20190150208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15.0208

尺寸:13.9 x 12.8 x 0.8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文書檔案
關鍵詞:竹南庄、鹽館前、部落振興
文物描述:本件屬於日治晚期竹南庄鹽館前王家之部落社會教化政策相關文書其中一件。1940年起,臺灣各地陸續成立「國民道場」的組訓單位,要求青年參加為期1個月的皇民化養成,進行民防編組與軍事教練(含打靶)。又1940年3月創設「勤行報國青年隊」,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花蓮等地設置訓練所,臺灣青年先在國民道場集訓1個月後,再挑選進入所謂「勤行報國青年隊」,有系統接受的6個月軍事教育,培訓軍夫幹部,進行軍事訓練、學科教育、精神訓話、體力勞動等。本件即「勤行報國青年隊」隊員手帳(手冊),擁有者是王塗,是「勤行報國青年隊」第24梯次。其後1941年,成立皇民奉公會,並在全臺開辦了66處「軍事訓練場」,對到達役齡的臺灣青年施以短期軍事訓練。更在1941年年底,臺灣總督頒布〈臺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將「臺灣聯合青年團」與「少年團」合併,改編為「臺灣青少年團」,將青年其「聚集在一元化的組織下,施予統制的訓練」。
編目者:蘇峯楠
編目日期:2020/08/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啄破世界這隻籠子—觀董心如的《形域》個展)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旋截圓環粗胚殘件)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