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中潭子瓦磘子餘樂軒彩牌
登錄號:2019.031.0223的圖片(20190310223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9.031.0223的圖片(20190310223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9.031.0223的圖片(20190310223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31.0223

尺寸:47.5 x 24 x 2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藝陣與雜技裝備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臺中潭子瓦磘子、北管、餘樂軒
文物描述:1. 本件為臺中潭子瓦磘子餘樂軒彩牌,長方形木框內裝有木牌,木牌上方橫書有「瓦磘子」,下直書「餘樂軒」三大字。彩牌正面施清漆,背面不上漆,頂端有金屬掛鉤,其餘部分少裝飾,彩牌是臺灣曲館藝陣在表演時懸掛識別與展示之用的器具。
2. 瓦窯子餘樂軒位於臺中潭子瓦磘子(約今福仁里),餘樂軒是當地著名的曲館,其中尤以成員葉美景藝師最為人所知。葉美景1905年出生於瓦磘子,12歲隨老師學習北管,後擔任餘樂軒的館員與館先生,在多個曲館教授音樂。1950年移居臺北,1995年開始於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北管音樂,直至2022年逝世,身後留存有大量北管戲曲資料。
3. 臺灣傳統農村社會中,常有地方子弟利用農閒練習樂器演奏、陣頭與戲曲表演,在地方年節時參與廟會喜慶參與演出,稱之為子弟戲、曲館等,其中臺灣中部以演奏北管為多。1970年代之前,臺中的北管館閣表演仍算興盛,後來隨著新式娛樂的電影、電視等之興起,傳統樂團曲館經濟日益困難,成員老化,演出稀少,因而逐漸沒落。
參考資料:呂錘寬,2005。北管藝師生命史:葉美景‧王宋來‧林水金,頁:22、31-58。宜蘭縣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22/12/12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陳福保險証書)的圖片
藏品(光緒18年10月黃阿璉杜賣儘根找洗田契)的圖片
藏品(石杵)的圖片
藏品(銀點翠雙魚花瓶紋簪)的圖片
藏品(冒險者)的圖片
藏品(石鐮)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簽桿立身偶-女將(偶身))的圖片
藏品(文藝創作選集)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