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北州志願兵第二中隊武運長久必勝簽名旗幟
登錄號:2019.031.0958的圖片(20190310958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9.031.0958的圖片(20190310958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9.031.0958的圖片(20190310958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31.0958

尺寸:141.6 x 102.6 x 0.3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42~1945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臺籍日本兵、日本國旗、武運長久、二次大戰、大東亞戰爭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臺北州志願兵第二中隊武運長久必勝日本簽名旗幟。為布製材質,是一面日本國旗。中間太陽的部分,被寫上大大的「必勝」,兩旁為「武運長久」,此外其他地方簽滿姓名。右邊則寫著「臺北州志願兵 第二中隊」。
2.1938年2月,日本在朝鮮實施以陸軍為主的志願兵制度,進一步又於1942年臺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只要年滿17歲,沒有重大前科,符合標準體格的臺灣男子,均可接受申請。該制度公布以後,一則因在戰時體制下生活困難,另一方面是受到皇民化運動的影響,臺灣年輕人對志願兵制度的反應相當踴躍。全臺灣共有40多萬青年提出申請,錄取名額只有1000餘名,錄取率甚至不到1%。1943年5月,又宣布在臺灣及朝鮮同時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第一期生募集時,臺灣有316,097人申請1,000個訓練生徒的位置。至1945年8月戰爭結束為止,日本在臺灣共徵集了六期,第一期招募1,000人,其餘五期各2,000人,合計約1萬1千人。
參考資料:1.蔡錦堂,2006。戰爭體制下的臺灣,頁:45-57。臺北:日創社文化。
2.陳柏棕,2013。軍艦旗下: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1943-1945),臺北:國史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屋宅木構件)的圖片
藏品(白青蘚)的圖片
藏品(飛天葫蘆瓶)的圖片
藏品(戰後戶口普查照片組)的圖片
藏品(石刀)的圖片
藏品(陳博文新進大同公司擔任幹部結業照片)的圖片
藏品(海綿化石)的圖片
藏品(陶蓋)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