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北大稻埕街天馬妓女戶鏡子
登錄號:2020.006.0377的圖片(20200060377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20.006.0377的圖片(20200060377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377的圖片(20200060377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377的圖片(20200060377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377的圖片(20200060377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6.0377

尺寸:19.6 x 8.5 x 25.5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941~1947
類別一:器物類,商業財產,廣告與商標
創作者/製造者:天馬茶房
製造地:臺北大稻埕
關鍵詞:娛樂生活、休閒娛樂、咖啡屋、二二八事件、太平町
文物描述:1.本件長19.5公分、寬0.6公分、高25.5公分。化妝鏡上有「天馬妓女戶」、「台北大稻埕街」的字樣,並於化妝鏡正中央有「馬」及一圓形線圈,鏡子左右兩側有翻轉螺牙懸空,呈現稍稍懸空感,推測應可上下翻轉。
2.天馬茶房為詹天馬(本名詹逢時)於1941年開設於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的咖啡屋,也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導火線的發源地。林正盛導演、青蘋果有限公司製作電影《天馬茶房》,於1999年上映,以強調天馬茶房作為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化空間以及臺灣重大歷史記憶的場域。電影內透過劇團演員在天馬茶房內的排演、討論凸顯出臺灣人面對不同政權下的動盪與衝擊,個人肆應的情形。
參考資料:1.莊永明,2012,臺北老街(新版),臺北:時報文化。
2.馬翊航,《天馬茶房》(電影),臺灣文化工具箱‧歷史敘事,文化部網站:https://toolkit.culture.tw/extendinfo_151_142.html?themeId=26(瀏覽日期:2020/10/04)。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12
已瀏覽清單
藏品(支出簿內頁)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陶壺)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570))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裝裱相紙:風吹日炙系列5)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萬出版社發行〈大東亞戰戰局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