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剪報資料(1996年6月9日)
登錄號:20230220053的圖片(20230220053_P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30220053的圖片(20230220053_P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230220053的圖片(20230220053_A001.jpg),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圖書文獻類\報紙
主題類別:報紙
材質:紙質
年代:1996
尺寸:長:13.2 x 寬:29.4 x 高:0.008cm
重量:0.001kg
取得方式:捐贈
文物描述:此文物是已故政治受難者胡鑫麟醫師所藏的剪報資料(1996年6月9日),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標題: 再論大學校園民主與法制的逆流──兼答黃東熊校長的指控
看了中興大學黃東熊校長充滿情緒性謾罵文辭的答辯文(以下簡稱黃文,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自由時報),令人殊感遺憾!因黃文有諸多顛倒是非之指控,故不得不再為文辯証。
一、校長濫用交議權,破壞教師升等改聘之申訴制度。
中興大學(以下簡稱本校)在八十一年三月即已建立教師升等改聘之三級申訴制度。上個學年就有一個升等教授之申訴案件,陳前校長即依申訴制度招集專案小組處理,然後再移請校教平會覆審。很不幸,該案被黃東熊與劉家駿等委員堅決反對和否決。」
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邁向自由化及民主化,戒嚴時期發生的政治事件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案件不再是禁忌話題,報章雜誌更是趁著這波民主自由浪潮,公開報導、討論戒嚴時期政府的不義之舉,以滿足觀眾對政府極力隱藏政治話題之好奇心,加上,解嚴後報禁的解除,形成各家報章雜誌如雨後春筍,爭相滿足民眾知的權利。
解嚴後,人在國外的胡鑫麟醫師並無置身事外,依然透過報章雜誌持續關心台灣的政治及政治受難者權益等議題,從中知曉台灣社會於解嚴後的民主化及自由化,或許也成為其決定於1990年代中葉從美國回到台灣的原因之一。
詮釋者:梁正杰

館藏編號:20230220053

典藏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剪報資料「林大白/ 台灣的歌謠俗語(二)」)的圖片
藏品(《臺灣教會公報》2212期剪報資料(1994年7月24日))的圖片
藏品(《臺灣公論報》剪報資料(1994年8月6日))的圖片
藏品(胡鑫麟著作之廣告剪報資料)的圖片
藏品(魏廷朝寄給的張慶惠書信(86)(1980年11月4日))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