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良民歸降旗
編號
編 目 號
:
AH001209
主題
分類1
:
雜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良民歸隊旗
中文 名稱
:
良民歸降旗
-數量-
單 位
:
幅
數 量
:
1
時代
製作/使用時代
:
明治28年5月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布
尺寸/度量
長
:
300
mm
寬
:
393
mm
其他測量值
:
旗實寬:330mm, 實長:285
外觀描述
顏色
:
深褐
形狀
:
長方形
型制/特徵描述
:
本旗是明治28年5月日軍入台北城時,居民懸於北門附近樹枝上良民歸順的""良民歸降旗""
紋飾/印記
:
布旗上以毛筆字書寫""良民歸降""
藏品描述
描述
:
來源:本館文典系統所載為「接收」,係接收自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之藏品。根據該物件說明文字,其物為當時陸軍雇員的伊能嘉矩撿到。
物件描述:本物件尺寸330mm*393 mm之布料,上面寫有「良民歸降」文字,布料嚴重破裂、褪色、泛黃(現本旗放於一白色紙板上,外護以玻璃紙) 。另,布料上黏有一張編號57的紅框小標籤。其說明字條上寫:「明治二十八年,歸降我占領軍的良民歸降旗。明治廿八年五月初入台北城(開城後第七日),在北門內盆湯(今台北郵便局)附近,懸掛於樹枝,當時作為陸軍省雇員來台的伊能嘉矩氏拾得」。
陳列邏輯:
1932年12月的「歷史陳列品」之清冊,該清冊具有特定歷史時序鋪排的展示邏輯,此物品陳列於「清朝時代、領台以後」(第四櫃),該櫃陳列牡丹社事件、乙未戰疫、官方諭示、抗日軍旗等資料,係為日本征伐、接收台灣的歷史。
1933年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歷史室陳列區之清冊中,該文書放置於「領台時代4號箱」之處,名為「良民歸降旗」,該系列包含:台灣民主國關係物件、日清戰爭圖繪、良民歸降旗、台北城等,描述馬關條約後,台北的臺灣民主國組成到潰敗、日本接收入城等改朝換代的初期狀態。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台紳群情激憤,台北城秩序混亂、軍隊騷動(有人搶司庫、機械局)。21日清國軍隊叛變禁止吏員的家屬離臺、財物武器不得運出,甚至要脅唐景崧巡撫要走就開砲攔阻。台北城處於無秩序、無政府狀態。5月15日唐發佈諭告自主保台,23日發表「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5月29日日軍登陸,6月初清官逃回中國,清軍變土匪、強盜,6月7日大稻埕外國人、仕紳請日軍入台北。唐景崧、丘逢甲也敗逃,台北的民主國維持2個禮拜消滅。此旗為進入台北第七天(6月14日)拾得。因台灣割讓消息傳出後,台北城秩序動盪,清兵也開始騷動,待日軍進城後,標示「良民」,頗有和「土匪」區辨、避免被日軍掃蕩的自保意義,也反映一般百姓期待早日恢復秩序的心態。(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內容維護人張安琪研究助理,更新日期:2022-05-20)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