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手鍬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1459
主題
分類1
:
農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鎬
中文 名稱
:
手鍬
-數量-
單 位
:
個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鄒族
尺寸/度量
長
:
350
mm
寬
:
240
mm
高
:
44
mm
外觀描述
型制/特徵描述
:
將弧形鐵質條形鎬用籐皮綁在呈七字型的樹椏上.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鄒族手鍬」(館藏編號AT001459),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記載採集地與社名。本件為鄒族使用的農作工具,其族語名稱為tu'u。
本件手鍬主要以木製柄身與鐵製鍬頭兩個部分組成。柄身為一體成形,可分成長、短兩邊。長邊柄身較為彎曲,由柄身有突出的節點判斷,應係以樹木的枝條製成,做為手持之握柄部位。短邊木柄則與長邊握柄略呈垂直狀,其銜接部位的外側邊角突出,整體近似數字「7」的形狀。鐵製鍬頭位於短邊木柄上側,部分與木柄重疊的部位以竹篾綁縛纏繞後,再於握柄打結固定。鍬頭露出的尾端部分較尖、前端則較寬。
本件手鍬之握柄有多處磨損與刮痕,短邊木柄一側有較大的裂痕。部分用以纏綁固定鍬頭的竹篾已開裂分離,鐵製鍬頭則有生鏽情形。
早期臺灣原住民以採集、漁撈、打獵和游耕為主要的生產活動,通常由部落的男子負責出外狩獵,女子則從事家務與農作,並多種植小米、藜麥、稻米,或是玉米、地瓜、芋頭等等作物為食物來源。根據陳奇祿先生研究指出,臺灣原住民在進行播種和收穫等農作時,有使用農具(Agricultural tool)的現象與習慣。
最早使用的農具係以石頭打磨製成斧鋤形狀,可用於挖鑿或削切,再以木頭製成握柄,組成木鋤、手鍬等等便於持拿操作的工具,當石製的刃部耗損或斷裂時,也能替換更新。而以金屬材質組製的農具,則為原住民經由與漢人、日人以借用和交換的方式取得,相較於石製材質的農具更為堅韌耐用。
由本件鄒族手鍬以木製握柄和鐵製鍬頭組成的形制推測,可能為較晚期的農作器具。鍬頭呈弧狀朝下彎曲,前端扁平且有寬度,類似於鋤頭和鏟子一類做為翻土、鬆土、挖掘土石塊或根莖類作物等用途的工具。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