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紡織機模型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1489
主題
分類1
:
雜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紡織機模型
中文 名稱
:
紡織機模型
英文名稱
:
Weaving Loom Apparatus
-數量-
單 位
:
副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泰雅族
尺寸/度量
長
:
790
mm
寬
:
940
mm
厚
:
35
mm
外觀描述
型制/特徵描述
:
包括隔棒、綜絖棒、織梭、捲布夾、夾織上線麻布...等,並未成套之織機配件共19件。
功能/意義
功能
:
織具
製作技術
:
砍削、鑽孔、染色、織
使用者
:
女子
使用方法/時機
:
織機上欲織之經線呈水平排列,再以籐編或皮製的寬帶子繫在腰後,婦女席地而坐或於臥舖上平展雙腿,腳蹬機身而織。
風格特色
:
泰雅族婦女傳統紡織之器具,為移動式的水平背帶織機。這種織機的分佈,廣見於東非、中南美洲大陸,以及中亞到東南亞區域,其中更以東南亞一帶分佈最為密集,其他臺灣原住民族群也廣泛使用這種織機。
文化意義
:
泰雅族人傳統之紡織工藝以加工之天然植物纖維為主,換取布匹、毛線、棉線以加工則是清代才形成的,至日治時期逐漸普遍。泰雅族婦女傳統紡織之器具,則是移動式的水平背帶織機,織機上欲織之經線呈水平排列,再以籐編或皮製的寬帶子繫在腰後,席地而坐或於臥舖上平展雙腿,腳蹬機身而織。這種織機的分佈,廣見於東非、中南美洲大陸,以及中亞到東南亞區域,其中更以東南亞一帶分佈最為密集,其他臺灣原住民族群也廣泛使用這種織機。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泰雅族紡織機模型」(館藏編號 AT001489),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記載採集地與社名。為泰雅族女性織布時使用的器具。
本件紡織機模型包含固定棒、分經棒、提綜棒、挑花棒、打緯刀、緯梭、捲布夾及腰帶等織布機的各種配件。本紡織模型共有 18 件,其文物照未依織作時的相對位置擺放。從上至下順序來看,第 1、2 件為緯梭,以木及竹為材,兩端皆有缺口;第 3~5 件為挑花棒,以木為材;第 7 件為分經棒,以木為材;第 9 件為固定棒,以竹為材;第 16 件為打緯刀,以木為材;第 17 件為捲布夾,以木為材;第 18 件應為織布樣本。其餘竹條為提綜棒,第 6 件為雙叉木製提綜棒。本紡織機模型之所有部件皆呈原材料之色澤,有黃褐色、褐色及深棕色,其上無任何紋飾。
此紡織機模型並非泰雅族女性織造時使用之完整工具,其中缺少經卷箱。泰雅族女性使用的織布機為「水平式背帶腰織機」;泰雅社會中,織造為女性的工作,紡織工具由織者之父兄或部落中善製作之男性製造,若工具需要修補也要由其製造者來進行,否則另一位修補者會因觸犯禁忌而患足疾。本件紡織機模型中第 6 件之雙叉木製提綜棒,為大安溪流域泰雅女性常用之型制 [1]。
泰雅族女性利用經卷箱、固定棒、分經棒、提綜棒、挑花棒、打緯刀、緯梭、捲布夾及腰帶搭配使用,織造精緻的布匹。
註釋或參考文獻:[1] 方鈞緯、尤瑪達陸,2016,大安溪流域泰雅族織布技法書:初階版,臺東市:史博館。
(章家祥於 2020-11-13 最新修訂。)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