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驅惡靈刀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1543
主題
分類1
:
武器
名稱
登錄名稱
:
木刀
中文 名稱
:
驅惡靈刀
-數量-
單 位
:
把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雅美族
尺寸/度量
長
:
670
mm
寬
:
60
mm
厚
:
430
mm
淨重
:
180
g
外觀描述
顏色
:
RAL 8025
形狀
:
刀形
型制/特徵描述
:
用一整塊木頭製成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雅美族驅惡靈刀」(館藏編號 AT001543),採自於臺東縣蘭嶼鄉,為雅美族男子配戴裝飾用或作為驅逐惡靈的器具。
本件木刀由整木削刻而成,呈褐色,長 663 mm、寬 40 mm、刀刃厚 11 mm、淨重 177 g。刃部頂端彎曲,帶一圓柱形的柄,刀上並無銳利的刃部,不具切割功能。
雅美族的刀主要可分為長刀、短刀、禮刀、木刀等類型 [1]。長刀族語名稱為 pazazoway,短刀族語名稱為 ipangan,兩者皆為刀尖略呈上翹的單刃器,是具有實用切割功能的工具;禮刀族語名稱為 takurus,為男子至別村拜訪、出海捕魚或參加葬禮時所配掛,僅作為驅逐惡靈和裝飾使用,因此多被稱為靈刀或禮刀。
木刀又可分為長刀和短刀,多選用蘭嶼赤楠木加工,刀的刃部並不銳利,不能作為切割之用。前者是部落間對戰時使用的武器 [2];後者的功能和禮刀相似,皆為配戴裝飾用的禮器或作為驅逐惡靈和防護的器具。
本件為 1945 年自總督府博物館接收的藏品。目前臺博館典藏的雅美族的刀,依據功能可分為三類,分別為男子配戴的驅惡靈刀、男子分配禮肉的長刀和婦女收割水芋用的小刀。登錄為「驅惡靈刀」的館藏共有 13 件,屬於匕首形制且附有籐編肩帶的共有 11 件,屬於短木刀形制的共有 2 件(館藏編號 AT001543、AT003946)。另有一件雖然登錄為「木刀」(館藏編號 AT000611),不過也作為驅惡靈用,其形制與本件館藏相同。
註釋或參考文獻:[1] 劉其偉,1982,《蘭嶼部落文化藝術》,頁 130-132,臺北:藝術家出版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1994,《臺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之研究 (雅美、布農二族)》,頁 90-91,臺北:內政部;胡家瑜、崔伊蘭主編,1998,《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頁 238-239,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 劉斌雄,1962,《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頁 163-167,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紹紘於 2020-06-13 最新修訂。)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