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木雕貝飾火藥筒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3129-014
主題
分類1
:
武器防禦
分類2
:
火槍及配件
名稱
登錄名稱
:
火藥盒
中文 名稱
:
木雕貝飾火藥筒
英文名稱
:
Gunpowder Container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排灣族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木
尺寸/度量
寬
:
35
mm
高
:
132
mm
外觀描述
顏色
:
紅、黑、白
功能/意義
功能
:
貯藏火藥,防止濕潤
風格特色
:
尤於其功能是防止火藥濕潤,此木製火藥筒,則選用最堅緻的木材其材料。其背文刻百步蛇式樣,可推 測其為排灣群諸族物。(陳奇祿.p131)
文化意義
:
火藥筒用來裝火藥,和火槍有關。而火槍從漢人輸入,形式自然和漢人相似。
-備註-
備 註
:
台東鄉土館38年移交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排灣族木雕貝飾火藥筒」(館藏編號AT003129-014)。所屬族群為排灣族,採集地不明。火藥筒是盛放火鎗之火藥以保乾燥之器物,其形制與漢人所用者相同。
依據數位典藏系統資料所見,本件取得方式為1949年12月20日移交自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為東部地區原住民的文物為主。年代主要分佈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以及二十世紀中期以降,某些文物形態表現已可看出若干文化持續或轉型的軌跡(李子寧,2013)。這些藏品的存在可能是來自部落蒐集,但也有相當程度可能來自工藝品製作。由於多數藏品的採集時間、來源地或入藏來源,現有資料較不齊全,只能推測其年代下限為1949年以前。
本件以木頭削刻,經砍削、打磨、刳空、雕刻、鑲嵌、上漆而成,仿牛角之形,器身塗滿紅漆,正面有黑(木質)白(貝飾)菱形紋(內圈)及交錯紋(外圈),彎角細端有環狀凹槽,綁繫纖維繩作為佩帶。為木製火藥筒貯藏火藥防止濕潤,通常選用堅緻木材為其材料。由於火槍從漢人輸入,其形式和漢人相似。本件為仿牛角形木製火藥筒正面裝飾精美。
本件未有其他記錄與說明,如部落、家族或擁有者等紀錄,但若對照陳奇祿(1961:129-130)所紀錄的同類型藏品來看,和一件增田造善氏的採集品,在形制和紋飾表現幾乎雷同;此外,依當時調查所見,可知常見於臺灣東部諸族。此外,從收藏脈絡和文物特徵等面向來判斷可能是1920年代以降的手工製品。本件可作為日本時期理番政策下的研究資料,有其時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吳佰祿,2008。館藏排灣群木雕風格分類研究,96年度教育研究人員自行研究計畫年度報告,133-166。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子寧,2013。收藏、保存與傳承再生:臺灣原住民物質文化在臺博館,民族發展與文化園區的經營:臺灣原住民族與日本艾努民族的比較工作坊會議手冊,180-190.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
胡家瑜,2015。文物、造型與臺灣原住民藝術: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宮川次郎藏品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胡家瑜、崔伊蘭,1998。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奇祿,1961。臺灣排灣諸群木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專刊第二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移交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