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陶甕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4384
名稱
中文 名稱
:
陶甕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尺寸/度量
高
:
416
mm
徑
:
376
mm
其他測量值
:
口徑150mm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道卡斯族陶甕」(館藏編號 AT004384),採自於昔稱為大甲東社的臺中市外埔區大東里和中山里一帶,推測為道卡斯族人煮食或醃漬食物的陶器。
本件陶甕為陶製,高 416 mm、徑 376 mm、口徑 150 mm。全件胎質呈紅褐色,器形呈梭形,上下兩頭較細而中間較廣。圓口圓唇,頸部圓弧略為內凹且連接至折肩處,使得上半部的造型有如魚嘴。肩腹交接處為全器直徑最大處。折肩下方斜直的往內收縮至底部,器底無圈足。
此種有如魚嘴造型的陶甕俗稱為「魚嘴甕」,此形制的甕入窯燒製前,需在陶甕上方覆蓋有一個陶缽,因此才會將甕的上半部塑形成魚嘴狀,並將上方陶缽的口部吞進下方的甕口,使其能穩固地擺在陶甕向外凸出的腹部上。燒製時,由於上半部有陶缽覆蓋著,所以陶甕的上半部沒有直接接觸到火焰,造成上半部呈暗紅色、下半部呈暗褐色的顏色差異。不過本件的顏色差異不如一般常見的魚嘴甕明顯,燒製方式可能有所差異 [1]。
據研究 [2],在 19 世紀的沈船中發現有不少魚嘴甕,鶯歌陶瓷博物館中也典藏有一些日治時期在南投水里製作的魚嘴甕。再根據臺博館的典藏與研究 [3],日治時期的噶瑪蘭和排灣族等部落中,也可看見向外界購買或交換而取得的魚嘴甕。魚嘴甕因為沒有上釉作為液體的防漏層,功能多半用於燒煮,可以直接接觸火源。
本件的採集地外埔區大東里以燒製品質優良的陶器而聞名,此地產有黏性極佳的陶土,日治初期始有來自福州的師傅在此設置窯廠。該地先後設置有三個窯場,分別為「內窯」、「外窯」和「新窯」,生產如缸、甕、缽、罐、盆、壺等日用家庭器具。不過本件是否為大甲東的窯場所燒製,以及其使用脈絡還有待更多研究資料佐證。
註釋或參考文獻:[1] 陳新上,2002,《阿嬤思想起:館藏台灣日用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 謝明良,2005,《貿易陶瓷與文化史》,臺北:允晨文化。[3] 李子寧、吳佰祿,2014,《獅子・情 ─ 獅子鄉排灣族古文物返鄉特展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楊紹紘於 2020-11-13 最新修訂。)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購置/購買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