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橫貫攬勝
登錄號:D_4_054的圖片(D_4_054_P01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D_4_054的圖片(D_4_054_P01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D_4_054的圖片(D_4_054_橫貫攬勝_ 姚夢谷等3人.jpg),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水墨畫
尺寸描述:360 x 94 cm
藏品描述:  張榖年(1906-1987)、劉延濤(1908-1998)和姚夢谷(1912-1993)都是1949年前後追隨國民政府渡臺的第一代書畫名家,也都是中華民國畫學會(1962年成立)創會初期之重要成員。張、劉二氏更屬七友畫會(1955年成立)成員。
  本幅所取材自中橫公路自太魯閣長春祠至蘭亭一帶,高山深谷氣勢宏偉,宛如北宋山水畫之氣象,因此自通車以來,一直為山水畫家視為寫生取材的勝地。張榖年曾耗時一年多於1970年完成春、夏、秋、冬八幅〈橫貫公路圖〉聯景巨卷,為其畢生重要代表作。本幅畫於1974年,其大局感與張榖年之山水畫風頗為接近,尤其最左側頂天立地的岩壁以及植被茂盛的密林表現手法,都是張氏的招牌畫風;較為工謹之岩塊筆線如右側蘭亭下方大岩塊之皴筆,較接近姚夢谷之畫風;筆墨簡逸而蒼潤之部分,如最右側之岩壁、蘭亭對岸烟嵐裊繞之谷壁畫風則較近於劉延濤。公路隨著高山深谷之連綿迴轉,或虛或實,構圖兼具高遠和深遠之趣。筆墨技法也統整得相當調和,有可能全畫最後是經由張榖年作最後收拾。顯然在前置作業、繪製過程以及最後的收尾階段,三人都經過充分的討論而有高度的共識所致。
  左上角崖壁處以行草題識:「百戰歸來意尚雄,梯山鑿壁奪神功。我今也欲發天問,大道何時到大同?民國六十三年元月,張榖年、姚夢谷、劉延濤合作並題。」該詩收入《劉延濤詩畫集》內(惟第二句詩稿作「隧山橋壑奪神功」,或自己經再酌後所修正),題識之書風也近於劉,顯然賦詩和款識由劉延濤一人包辦,是合作畫中成功的精品。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註:國父紀念館於建館初期,邀請22位名家合繪大型畫作,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走獸」主題各1幅,本作為「山水」主題。創作背景:是為表揚身經百戰,功在國家退除役官兵,在卸下戎裝後,對臺灣經濟建設所作的貢獻。

館藏編號:D_4_054

典藏單位:國立國父紀念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相片)的圖片
藏品(中國老360行撲克牌二)的圖片
藏品(在這裡捍衛著些什麼)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現況圖,平面圖,地盤圖,位置圖,面積計算表)的圖片
藏品(拉氏清溪蟹)的圖片
藏品(墓誌銘)的圖片
藏品(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官邸銀製湯匙)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