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手稿
作者:施叔青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7.9*21.7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彰化鹿港|台北|台中|彰化秀水
關鍵詞:施叔青|二二八事件|日本殖民|漢學|遺民|養女|洛津
內容目次:避難|穿巷不堪餘夕照|她從哪裡來—掌珠情事之一|遺種|脫下大祹衫—掌珠情事之二|哪知萍水便逢卿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小說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為小說《三世人》的上卷,作者以清末、日本殖民時期與戰後二二八事件為敘事背景,描述洛津文人施寄生一家三代面臨政權轉移時的適應與不適應。施寄生自乙未割台後,便以維護道統為己任,開設私塾傳授傳統漢學,另一方面也積極參與詩社活動,但絕不接受殖民政府的宴會邀請與表揚,一生以遺民自居。第二代施漢仁卻接受新式教育,畢業後北上就職於公賣局,適應日本政府引進的現代性生活。第三代施朝宗則遭逢國民政府來台,在語言、文化的衝突下,全島釀成二二八事件,而施朝宗也亟欲偷渡前往泉州,投靠祖父好友劉梅安。內容中,深刻描述施寄生面對台灣島內因現代性而產生的劇烈轉變,例如家宅、廟宇因市區改正而強拆,不止改變街道風貌,也影響民眾信仰。另一方面,「台灣教育令」的頒佈,使以傳統道統為自居的私塾紛紛關門,造成傳統文化流失的危機。作者一方面刻畫改變,一方面也暗諷當時知識分子的迂腐與虛偽。另一方面,作者透過養女王掌珠的身世,反映當時女性所遭受到的壓迫與弱勢。她棄婚潛逃後,為文化協會中的女領導人打雜,以此躲避追緝,卻也找到為自己爭取自由與人權的方法。(文/歐人鳳)
其他說明:1.本筆資料共175頁,書寫於美加美稿紙,部分為影本。部分頁數為作者自編頁碼。
2.本筆資料收錄於台灣三部曲之三《三世人》(台北:時報,2010年10月),頁4-88。
入藏登錄號:NMTL20100410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