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文史雙棲楊雲萍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1-i.jpg),第1張,共1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1-i.jpg),第1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2-i.jpg),第2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3-i.jpg),第3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4-i.jpg),第4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5-i.jpg),第5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6-i.jpg),第6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7-i.jpg),第7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8-i.jpg),第8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09-i.jpg),第9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0-i.jpg),第10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1-i.jpg),第11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2-i.jpg),第12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3-i.jpg),第13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4-i.jpg),第14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5-i.jpg),第15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6-i.jpg),第16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7-i.jpg),第17張,共18張
登錄號:NMTL2012021021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14_0031-0018-i.jpg),第18張,共18張
類別:手稿
作者:林曙光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5.3*17.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林曙光|楊雲萍|台灣史|日治|民俗台灣|二二八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散文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文題名雖關楊雲萍,篇幅多著重於作者林曙光個人自戰前、光復以至白色恐怖時期的生命歷程。作者敘述先是在雜誌《民俗台灣》上認識楊雲萍的著作,其對台灣文史有深入研究,在當時皇民化風氣之中可謂清流。二二八之後作者任職台灣省通誌館,楊其時擔任通誌館顧問,對「台灣省通誌綱要」著力甚多。兩人在豐子愷的座談會上初次會面,作者對楊的人格學養有很高的評價,但在其後的白色恐怖時期與其斷了音信。1961年,楊雲萍為考證鄭成功來台建立的鹿耳門天后宮原址,受異議者攻訐,作者特地赴台南考察,以證明楊氏論點不虛。(文/詹前路)
其他說明:使用「台灣新聞社稿紙」。
入藏登錄號:NMTL20120210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中華蚶豆蟹)的圖片
藏品(多花杜鵑)的圖片
藏品(五十六年度公債發行廣告年曆)的圖片
藏品(讀書月刊第二卷第三期)的圖片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中央日報社人事發佈書--孫如陵退休公文附退職年資滿30年(影本))的圖片
藏品(工程委託契約)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