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文化劇場:文化的四層面
登錄號:NMTL2015021003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70_0049-0001-i.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15021003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70_0049-0001-i.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15021003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70_0049-0002-i.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15021003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70_0049-0003-i.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15021003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70_0049-0004-i.jpg),第4張,共4張
類別:手稿
作者:李能祺(李喬)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5.3*35.8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李喬│李能棋│主流文化│次文化│文化劇場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散文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是「文化劇場」系列文章中的一篇,探討文化的四層面,由於文化本身是存而不在,它必須依附某些「形式」才能呈現,因而作者把這些呈現各族群文化特質的「形式」分成四個層面來敘述。首先是探討主流文化對人類的影響,因為這是使人類進步與趨向的主要動力。其次是「次文化」的介紹,這是指民間的風俗習慣、信仰,或青少年等的流行文化。再者是在科學發明、藝術創作中,文物、事件裡的特性與特質,例如在中西文化中皆曾出現的陶瓷作品,因為文化差異而有不同的風貌。最後是文化素材,這是人類透過長時間累積的智慧與理念,但因歷史生活經驗不同,所以累積的智慧與理念也不盡相同,但是越上層的卻是相同,也就是文化的共通性,例如「愛」、「和平」等。(文/歐人鳳)
其他說明:1. 李喬本名李能棋。
2. 本筆資料共4頁,書寫於飛機牌600字稿紙。
3. 本筆資料發表於《自由時報》,1988年2月13日,後收錄於《台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台北:前衛,1989年11月20日),頁15-18。
入藏登錄號:NMTL20150210037
已瀏覽清單
藏品(愛國獎券第650期)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蘇聯紅軍司令部拾圓貨幣)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大正十年林九牧收支簿)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帶四突起玦形耳飾)的圖片
藏品(白紋方蟹)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