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琦君與張秀亞及其孩子合照(琦君與張秀亞合照)3
登錄號:NMTL20150281853-003的圖片(NMTL20150281853-003_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150281853-003的圖片(NMTL20150281853-003_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NMTL20150281853-003的圖片(NMTL20150281853-003_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2張
類別:攝影
拍攝者:不詳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6*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琦君|潘希珍|張秀亞
是否數位化:否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相紙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件藏品為琦君與張秀亞於戶外所拍攝的合照。畫面中左邊坐在石柱底座上者為琦君,右邊站在石柱旁者為張秀亞,二人皆穿著外套大衣,後方可見棕櫚樹等景觀植栽。琦君與張秀亞交情深厚,二人皆為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的成員之一,皆擔任過理事、監事等職位,琦君同時也是于德蘭的乾媽。藏品NMTL20150281853-001~NMTL20150281854-001應為同日所拍攝。(文/陳威任)
其他說明:1.琦君(1917-07-24/2006-06-07),本名潘希珍,曾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教授。創作文類豐富,包含散文、論述、小說、兒童文學、翻譯、詞論等。著名作品有散文集《煙愁》、《細雨燈花落》、《留予他年說夢痕》、《桂花雨》、小說《橘子紅了》等。琦君來臺後,因文學發表而與丈夫李唐基結緣,兩人育有一子李一楠。
2.張秀亞(1919-09-16/2001-06-29),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等。出生於河北滄縣,北京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歷史研究所畢業。來臺後曾任教於靜宜大學、輔仁大學,並先後擔任國大代表、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及翻譯評審委員。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新詩、散文、小說、翻譯、藝術史等。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第一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等多種獎項。
入藏登錄號:NMTL20150281853-003
已瀏覽清單
藏品(大眾文化社出版〈一萬四千五百分之一臺北市全圖〉)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鹿下顎骨齒)的圖片
藏品(淺藍絲質緹花雙層牙子飾邊合襠女褲)的圖片
藏品(社會人士昨鳳山集會 長達四小時 聽眾千餘人)的圖片
藏品(鞘翅目(2))的圖片
藏品(嘉義縣各界慶祝第十五屆青年節籌備委員會印製之反共標語)的圖片
藏品(松柏長青)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