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雪中獵影〉
無法提供圖檔
作者:劉安明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年代:1960~1999
尺寸:長:40 x 寬:50.8cm
關鍵字:劉安明、雪、人影、雪、心象攝影
藏品描述:這件作品是以真實的場景構圖來表現攝影家主觀的、內在的影像,因此與劉安明主要的紀實攝影風格形成對比。
作品的畫面被一條斜線分為兩部分:佔據畫面較小的左半邊是累積了一段時間、厚厚的雪地;右邊則是五片長條木板條組成的平面,以及投影在木板上的人影。雪明亮而柔軟;木板暗沈而硬實,形成質感上的對比。除此之外,雪與木板都是真實的物體,而人影則是光影投射所形成的虛擬影像,又增加了影像中另一個層次的對比。
攝影家刻意利用雪與木板和影子的強烈明暗對比,扁平化攝影的影像,營造出曖昧不明的空間關係,似乎畫面是由三個不同的平面所拼貼組成,而非存在於真實空間的景物,因此形成了一個謎樣的圖像。但若以劉安明取材於真實的攝影手法判別,木板應是直立,與雪地是垂直的關係,空間上,木板是立於攝影家與雪地中間。
劉安明曾自述自己的攝影風格的變化:「早期是以寫真的內容、寫實的手法來拍攝,等到年紀大一些,我便將上述幻化成心象、意象的作品」因此推測為劉安明較為晚期的作品。
「心象攝影」興起於1970年代的台灣,指涉的是攝影家將內心的感受與影像,透過外在的事物表現出來,是一種強調拍攝者主觀與心理層面的影像創作,因此在概念上迥異於著重捕捉客觀現實的寫實與紀實攝影。「心象攝影」在風格與概念上,與第二次大戰之後由德國興起的「主觀攝影」(subjektive fotografie),然而兩者形成的社會脈絡不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16-017-0003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古堡怪醫)的圖片
藏品(彈簧)的圖片
藏品(牡丹花草堵頭手繪稿)的圖片
藏品(矛鏃形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