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詠捷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年代:1992~1992
尺寸:長:50.5 x 寬:60.9cm
尺寸描述:作品尺寸為相紙尺寸。影像尺寸縱:38.5cm,橫:58.5cm。
關鍵字:媽祖海上出巡、赤崁、媽宮、福建水師、沈有容、韋麻郎
藏品描述:澎湖媽祖海上出巡,張詠捷參加過兩次,頭一次是1992年,這幅作品就是那年拍的,拍攝地點在赤崁漁港。赤崁宮廟的主事穿著「老大公」盛裝在碼頭上恭迎媽祖,她在主船上用200mm鏡頭拍得。船行進中拍攝並不容易,然而此作品構圖工整,人物表情肅穆,快門時機抓得應該說恰如其時。她記得當時澎湖的海岸還相當程度的維持自然風貌,這也是她第一次如此親近而完整的感受到澎湖列島的原始面貌,然而下一次參加媽祖海上出巡時,海岸線多出了許多消波塊,令張詠捷傷心無比。
媽祖信仰對澎湖而言意義非凡,至少馬公的地名便源於媽祖。馬公天后宮是全臺最古老的廟宇,早年叫「娘媽宮」,後來簡化為「媽宮」,1920年日本人改為馬公。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遠征艦隊第一次抵達澎湖時,荷蘭人的航海日誌紀錄了這座廟宇,至於娘媽宮何時興建?已無史料可證了。
1604年荷蘭遠征艦隊登陸娘媽宮時,看廟人早跑了,周遭也沒有任何住家,顯然當時的馬公只有娘媽宮孤零零的一座廟宇,還沒有形成聚落。荷蘭人懷疑娘媽宮是福建水師的情報據點,事實上也是如此。當時荷蘭人企圖在馬公建立海上貿易據點,福建水師聞訊趕來,荷蘭人被迫退出澎湖。至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還陳列在廟內。可見當時福建水師都司沈有容(1557-1627)「諭退」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1570-1615)的地點應該也在廟內。
前些年張詠捷利用縣長選舉的時機推動「媽宮」正名的運動,至今尚未實現。為何人們熱衷於媽祖出巡、進香之類的活動,對「媽宮」的正名,卻無動於衷?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21-005-0018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