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鯔
僅限公開瀏覽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NTMP0084-01
中文 名稱
:
鯔
數 量
:
1
單 位
:
尾
全長(吻肛長)
:
230-255
型態特徵
:
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和1列的唇齒,上唇有1-6列的唇齒,位於外側的唇齒是單尖型,而在內側者是雙尖型。眼圓,前側位;脂眼瞼發達,脂眼瞼長和眼徑比3.2-4.1;前眼眶骨細長,無缺刻,其大小僅佔唇和眼之間的一半空間。口小,亞腹位;上頜骨直走而不彎曲,末端近於口角後緣;牙細弱。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具有多列顆粒狀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13-15條是居魚類世界之冠。鰓耙繁密細長。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6鰭條,基部具藍斑駁,腋鱗發達;腹鰭腹位,具1 鰭棘和5 鰭條;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8;尾鰭分叉;幽門垂數2 條;具沙囊胃。新鮮標本體背橄欖綠,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體側有6或7條暗褐色帶;眼球的虹膜具金黃色緣。除腹鰭為暗黃色外,各鰭有黑色小點。胸鰭基部的上半部有一個藍斑。
取得方式
:
複查補行登錄
到館日期
:
2003/12/29
採集地理資訊
採集地
:
臺灣沿海
採集日期
:
1945.10-1955.4
世界分布
:
全球性
台灣分布
: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物種分類資訊
門名
:
脊椎動物亞門
Subphylum Vertebrata
綱名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綱名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目名
:
鯔形目
Mugiliformes
科名
:
鯔科
Mugilidae
學名
:
Mugil cephalus
命名者
:
Linnaeus
命名年代
:
1758
中文俗名
:
青頭仔(幼魚)、奇目仔(成魚)、信魚、正烏、烏魚
英文俗名
:
Sea mullet, River mullet, Springer, Striped mullet, Common grey mullet, Common mullet, Black mullet, Bright mullet, Black true mullet, Bully mullet, Callifaver mullet, Flathead grey mullet, Mullet, Haarder, Grey mullet, Flathead mullet, Hardgut mullet, Ma
大陸名
:
鯔
模式種產地
:
European seas
藏品部位
:
全魚
保存方式
:
福馬林浸液
發育階段
:
Adult
棲息深度
:
0
最大體長
:
120
有毒魚類
:
否
食用魚類
:
是
觀賞魚類
:
否
經濟性
:
是
漁業利用
:
每年冬季是主要漁期,可用流刺網、圍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為高經濟價值魚種,母魚魚卵可乾製為烏魚子,價格昂貴,俗稱「烏金」,是桌上佳餚,雄魚精巢亦可供食用。因可完全養殖,故亦為本省淺海養殖之重要魚種。
藏品描述
描述
:
俗名:鯔魚,又稱烏魚,俗名青頭仔(幼魚)、奇目仔(成魚)、信魚、正烏、九棍、烏頭,臺灣的漁民因為牠帶來大量經濟效益的關係,常將其稱為「烏金」。
形態:體長成桶狀,頭部略微寬扁,而身體後半部側扁;側線13~15條,為側線數最多者,與其神經系統有關。脂性眼瞼發達。
生態:屬雜食性,多以有機碎屑及藻類為食;具有強韌的胃,可磨碎藻類而消化之。屬於廣溫性、廣鹽性魚類,因此分布極廣,臺灣四周海域亦有產。
分布:分布在全球亞熱帶或熱帶的海域。
利用:烏魚是早期漢移民來臺灣的主因,荷蘭統治時代「烏魚稅」為主要稅收來源之一,明鄭時期的「烏魚旗」也是政府用來管理烏魚漁業稅收與捕撈量的制度。臺灣的烏魚來源不止一處,但以住在中國大陸沿海的族群最為知名。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會隨中國沿岸流自北方洄游至臺灣,因而被稱為信魚,此時也是烏魚盛產的高峰。《諸羅縣志》紀載:「產台者曰海烏;冬至前入港,散子前肥美。」臺灣俗諺也有「冬至烏,卡肥豬腳箍」一句,形容時令烏魚的美味。然而近年來氣候與環境變遷,烏魚洄游產卵地點即傳統漁場出現北移現象,可能影響其繁殖成功率。
日本佔台後烏魚最重要的食用部位就是卵巢部分,日式醃漬手法便是自當時引進,透過鹽漬以及風乾等程序製成知名的烏魚子,是現在過年時常見的禮品之一。母魚出魚子(卵巢)、公魚出魚鰾(精巢),再加上魚肫(胃囊),合稱烏魚三寶,以臺式手法料理成為老饕們難忘的時令珍饈;當季的烏魚殼(魚肉身)又具有豐富油脂,一隻烏魚全身上下都為漁民帶來可觀的利益。
(參考資料:《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5年發行)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