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登錄商標臺灣烏龍茶鐵盒
登錄號:T2018.001.5053的圖片(T20180015053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T2018.001.5053

尺寸:34.7 x 48.8 x 49.2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895~1945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上海、紐約、臺灣茶、橫濱、芝加哥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FORMOSA OOLUNU TEA(按:臺灣烏龍茶)鐵盒。為長方形鐵製材質,下方有一開口。正面上方寫著「EXTRA SELLCET 」(按:嚴選),中間寫著「FORMOSA OOLUNU」,GEORGE LEWIS &CO.,下方寫有NEW YORK(按:美國紐約),YOKOHAMA(按:日本橫濱),SHANGHAI(按:中國上海),CHICAGO(按:美國芝加哥)等地名,側邊有一個大大的「完」字,另一側為「貳百六十五番」。
2.日本領臺之初,臺灣總督府極重視臺灣茶業的發展,對臺北、新竹等主要產茶地區進行茶業調查,並推動臺灣茶業改革。從茶園經營管理的改良、茶業人才的養成、茶業的輔導獎勵、優良茶樹的選種、茶樹栽培與茶葉摘採方法的改良、機械製茶的試驗與推廣、茶業產銷組織的成立、茶葉交易的簡化與合理化、茶葉品管機制的建立、國際茶市場的拓展、茶葉行銷的廣告宣傳,以及臺灣紅茶的發展等。在茶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官方扮演主要的推手之外,民間運用自身的力量投入茶業之改良亦頗有成就,1918年總督府推行茶業獎勵計畫、鼓勵茶農組織茶業組合之,臺北州與新竹州茶產地紛紛成立茶業組合或茶業公司,並進一步組織茶業公司聯合會或茶業研究會,以集體的力量協調地區茶葉之產製,並舉辦各項活動推動茶業改良的工作。
參考資料:張忠正,2010。日治時期臺灣茶葉的發展,德霖學報,24:1-20。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黑地花鳥紋蒔繪三層漆籃)的圖片
藏品(仁德藥房「イチオール」藥盒)的圖片
藏品(蜀江水碧蜀山青)的圖片
藏品(臺灣女性米白色簍空套裝裙子)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曆——提把茶壺與瓜果)的圖片
藏品(石矛)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