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的藏品圖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3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4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5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6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7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8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9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0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1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2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3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4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5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6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7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8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19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0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1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2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3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4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5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6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7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8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29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30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31張,共32張
  •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圖檔,第32張,共32張
主要名稱:新聞配達夫(後篇)
成文日期:西元1932年6月1日
類別:手稿
作者:楊逵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33張共33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18.8*26.8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楊逵|新聞配達伕|送報伕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手稿主要是〈新聞配達伕〉(〈送報伕〉)後半部。內容描述主角楊君被報社老闆趕出報社之後,坐在在公園裡想到家人在台灣的情形,原本楊君家中擁有好幾甲的田地,但是在警察的脅迫之下,田地被糖廠賤價收購,因而讓楊家陷入了窮困的境地,讓他體認到東京與台灣一樣都受到壓迫、生活都是困苦的。後來又接到母親與叔叔的來信,讓原本失望想回台灣的楊君下定決心要繼續留在日本,尋找為村子出力的方法。後來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伊藤,同時也體認到階級壓迫的情形不僅止在台灣、東京,而是全世界共有的情形,從伊藤身上讓楊君學到抵抗壓迫的方法,於是楊君決定將所學帶回台灣,準備解決故鄉台灣的種種壓迫。(文/徐俊益)
其他說明:1.手稿左上方有作者自編號1-32。
2.手稿上有多處增補修改痕跡。
3.收錄於《楊逵全集》第四卷.說卷Ⅰ,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年,頁39-64。
提供者:楊建
登錄號:NMTL20130130023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