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朱西甯劉慕沙公證結婚時照片
拍攝日期:
民國44年
類別:
攝影
拍攝者:
不詳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
29.7*21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否
關鍵詞:
朱西甯|朱青海|劉慕沙|劉惠美|公證結婚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件藏品攝於1956年3月17日,時年30歲的朱西甯與21歲的劉慕沙於此日至台灣高雄地方法院公證結婚。在「嫁給外省人不如剁給母豬吃」的年代,客家庄醫師千金劉慕沙,為追求文學與愛情,毅然出奔投靠朱西甯,登報公告:「脫離家庭關係 劉惠美/未滿法定婚姻年齡,屢向父母請求婚事,終於不理,追尋婚姻自由而求終身幸福,自登載之日起不再受執法干涉」,並以此啟事至法院辦理公證結婚。(文/蔣富璧)
其他說明:
1.朱西甯(1926-06-16/1998-03-22),本名為朱青海,祖籍為山東臨朐,生長於江蘇宿遷,1949年隨軍隊來台,在軍中持續創作發表作品,推展國軍新文藝運動,主編《新文藝》月刊,擔任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1972年以上校退伍後專職寫作。曾發表有〈鐵漿〉、〈旱魃〉、〈現在幾點鐘〉、〈八二三注〉等作品,以及多篇散文隨筆,並留下遺作《華太平家傳》。朱西甯1956年與翻譯家劉慕沙(劉惠美)結婚,兩人育有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三女,皆為知名作家。
2.朱西甯與劉慕沙兩人登報公告結婚一事,其女朱天文曾於〈朝陽庭花聞兒語〉一文中提及,此文初刊於1981年7月30日之《聯合報》副刊,後陸續收錄至朱天文《小畢的故事》、《黃金盟誓之書》等散文集中。(文/蔣富璧)
提供者:
朱天文
登錄號:
NMTL20050052219-009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卜寧墨蹟(2):杭...
主要名稱:八二三炮戰劇本對八...
主要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學院旗幟
主要名稱:獎勳章 4
主要名稱:朱西甯夫婦回苗栗娘...
主要名稱:進埃及記(影本)
主要名稱:無題名:《華太平家...
主要名稱:「朱西甯控告中影公...
主要名稱:朱西甯與文友
主要名稱:朱西甯攝於宿遷老家...
主要名稱:1959年鳳山陸軍...
主要名稱:傍門之戀
主要名稱:華太平家傳(一)~...
主要名稱:激流主要名稱:無題...
主要名稱:「西寧」印章(土黃...
主要名稱:獎勳章 2
主要名稱:公證結婚後蜜月旅行...
主要名稱:傾國傾城(第二章初...
主要名稱:與家人等探視胡蘭成墓
主要名稱:美德的動搖
主要名稱:給「山東人在台灣」...
主要名稱:「青海」印章
主要名稱:獎勳章 1
主要名稱:朱西甯與劉慕沙攝於...
主要名稱:傾國傾城(第一章初...
主要名稱:朱西甯夫婦
主要名稱:朱西寧──中國文化...
主要名稱:朱西甯與外孫女合照...
主要名稱:入伍生時期的汗衫(...
主要名稱:1959年冬調職國...
主要名稱:成家立門戶(初稿)
主要名稱:劉慕沙與女兒
主要名稱:蕭白與朱西甯合影
主要名稱:五代同堂
主要名稱:與杜至偉、林俊穎等...
主要名稱:有吊飾的洞簫
主要名稱:朱西甯與結拜兄弟合照
主要名稱:傾國傾城(第一部 ...
主要名稱:文學夫妻-朱西甯....
期刊名稱:文學季刊7~8期(...
主要名稱:《長恨歌》恨歸何處
主要名稱:朱西甯手抱嬰兒合照
主要名稱:朱西甯晚年獨照
主要名稱:口琴(蝴蝶牌子)
主要名稱:祭祖
主要名稱:文學季刊 7.8期
主要名稱:「朱西甯」印章(灰...
主要名稱:宋楚瑜贈朱西甯輓聯...
主要名稱:傾國傾城畫稿
主要名稱:朱西甯與外孫女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