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Title:
“On Writing”
Category:
Manuscript
Author:
Zhang Xiuya
No. of Item:
3 pages
Dimension:
26.7 x 38.7cm
Description:
This appears to be a draft of a speech presenting Zhang Xiuya’s views on writing. Zhang believes that writing should emphasize three things: assimilating broad knowledge, capturing life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in the skill of writing. As for “assimilating broad knowledge,” Zhang says that literary knowledge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Natural science, art, philosophy, and history should also be brought in and absorbed. In terms of “capturing life experience,” he believed that life is a huge school and that without a rich life experience, an author’s writing would be superficial and dislocated. As for “training in the skill of writing,” the first step was to go ahead and write, for the more you wrote, the more you would perfect your skill. In addition to an emphasis on graceful form, there must be a solid substance, for this was the only way a piece of writing could last.
主要名稱:
談寫作
成文日期:
不詳
類別:
手稿
作者:
張秀亞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3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
26.7*38.7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張秀亞|寫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文似為演講稿,張秀亞提出她對寫作的看法。她認為寫作主應重視廣泛知識的吸收、人生經驗的擷取及寫作技巧的緞鍊。除了文采形式的重視,也要有堅實的內容,如此才能使作敏品具有永恆性。(文/ 廖淑芳)
其他說明:
本文似為演講稿,提出其對寫作的看法。認為寫作應重視三個要件:廣泛知識的吸收、人生經驗的擷取及寫作技巧的鍛鍊。在廣泛知識的吸收」中提到只有文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夠的,自然科學、藝術、哲學、史地等方面的知識也都應汲取吸收。而「人生經驗的擷取」中認為人生就是一所廣大的學校,沒有豐厚的人生經驗,作品將淪於膚淺、游離;至於「寫作技巧的鍛鍊」,第一步就是要去寫,寫得愈多,技巧自然也愈純熟。除了文采形式的重視,也要有堅實的內容,如此才能使作品具有永恆性。
提供者:
張秀亞家屬
登錄號:
NMTL20080090004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姜貴小說與傳說
主要名稱: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
期刊名稱:臺灣文藝84期
主要名稱:韓國女苑社社長金命...
主要名稱:張秀亞女兒于德蘭結...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18...
期刊名稱:臺灣文藝92期
主要名稱:孔雀白扇
主要名稱:題畫的詞句
主要標題:1.台灣民族文化瑰...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王琰...
主要名稱:寫作日誌
主要名稱:李一楠與琦君、文友...
主要名稱:張秀亞女兒于德蘭夫...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19...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孫多...
主要名稱:深色外套﹙鐵灰色西...
主要名稱:劉枋與封德屏等
主要名稱:紐約市議會表揚狀(...
主要名稱:世無對比多寂寞
主要名稱:琦君與文友於女作家...
主要名稱:琦君與張秀亞及其孩...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31...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孫多...
主要名稱:寫作研究(筆記本)
主要名稱:花上衣﹙淺藕色襯衫﹚
主要名稱:1988年亞洲詩人...
主要名稱:侯榕生、劉枋、張秀...
主要名稱:米色圍巾
主要名稱:筆記:散文的寫作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潘人木、...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30...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5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2
主要名稱:生日感言
主要名稱:北一高通車作家群訪...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婦協...
主要名稱:文星 4卷5期 2...
主要名稱:琦君與丹扉、吳玲瑤...
主要名稱:李一楠與琦君、文友...
主要名稱:琦君與張秀亞、羅蘭...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16...
主要名稱:眼鏡
主要名稱:藍與黑主題曲
主要名稱:劉枋與大孫女
主要名稱:林海音與張秀亞、王...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姚宜...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