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秦始皇(七絕);無題名:抱病山村山村百感生……(七絕)
劃一題名:
周定山詩作散稿(一)
成文日期:
不詳
類別:
手稿
作者:
陳瑚
作者:
林資銓
抄寫者:
周定山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張共1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
19*6.3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周定山│陳瑚│林仲衡│漢詩│秦始皇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筆資料為周定山所錄陳瑚(字滄玉)、林資銓(字仲衡)詩作,共七言絕句二首。陳瑚〈秦始皇〉內文為:「失鹿中原別有因,獨夫盡法已無民。男兒生便為劉項,莫想桃源去避秦。」林仲衡詩作無題名,內文為:「抱病山村百感生,出門扶杖看春耕。水牛當道猙獰甚,一步何妨讓爾行。」〈秦始皇〉借感史而發,謂秦朝以嚴刑峻法治國,未行仁義,失其民心。「失鹿中原」意謂失去天下,即用相關典故,見《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獨夫」指殘暴專橫之統治者。詩作後半進而發表感想。謂天下大亂,男兒應當仿效劉邦、項羽人物,有所作為,而非選擇逃避。「桃源」、「避秦」見陶淵明〈桃花源記〉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林仲衡無題詩作屬日常有感之作。謂自己抱病出門,當道遇水牛,而禮讓其先行。「猙獰」或指性情兇猛、或形貌駭人。「一步何妨讓爾行」見詩人病中之態度,謙和無爭。(文/許仲南)
其他說明:
1. 本筆資料共1頁。
2. 資料內容〈秦始皇〉為陳瑚(字滄玉)詩作,陳瑚〈秦始皇〉組詩共三首,此為第一首,參見施懿琳編,《全臺詩》第26冊(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2年12月1日)。
提供者:
周定山家屬
登錄號:
NMTL20140050042-011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台南宿夜;杏菴詞兄...
主要名稱:敬和作舟詞兄感懷瑤韻
主要名稱:血庫(油印稿)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戊午九月份...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月例會〈盲...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十一月月例...
主要名稱:受厄週年感作
主要名稱:中華藝苑發刊百期索句
主要名稱:己酉逸園秋集賦呈諸...
主要名稱:慶弔詩辭門聯集
主要名稱:無題名詩稿:聚首原...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詹...
主要名稱:無題名:地盡中原運...
主要名稱:廚娘劃一題名:周定...
主要名稱:七言絕句三首
主要名稱:先父行述相關資料
主要名稱:一吼居詩存五集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漫沙詩稿(影本)
主要名稱:紀事
主要名稱:送常締皈依寶覺寺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第308期...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丙午年例會...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例會〈閏梅...
主要名稱:己酉逸園秋集詩稿(...
主要名稱:應徵對聯詩集(戊午...
主要名稱:宏光醫院開幕志慶劃...
主要名稱:次迂吾生日感作原韻...
主要名稱:文天祥;獄中苦蚊;...
主要名稱:憶詹作舟先儒(影本)
主要名稱:六十自述(七律);...
主要名稱:周定山收錄前人詩句...
主要名稱:一吼居詩存壹貳參集
主要名稱:周定山「命名」相關...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懷念詹作舟先生
主要名稱:稻江月等
主要名稱:春日漫興
主要名稱:員林區吟會雅集:春...
主要名稱:興賢吟社丁酉年例會...
主要名稱:無墳墓的人;除夕;...
主要名稱:和梅樵先生〈七十述...
主要名稱:踏春詞(油印稿)
主要名稱:周定山註記
主要名稱:華祝燧南冠珠岳丈母...
主要名稱:薔薇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