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5.0481
尺寸:400 x 127 x 89.5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交通運輸與通訊,車船及設備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鐵皮輪、木製
文物描述:1.本文物為雙輪牛車。全車一共有3個部件,分別是車體載重臺,兩側鐵皮輪。全車為木製基底搭配鐵製配件,整體外觀為紅色。以車輪而言,皆為木製幅軸車輪,輪外上鐵皮。
2.由有幅軸的車輪搭配鐵皮的形制,可推測本物件最早出現時間可能為日治時期,實際使用時間從牛車車牌上「屏東縣」字樣,判斷使用時間應橫跨至二戰後。清代至日治初期,臺灣牛車多為板輪牛車,1908年臺灣總督府實施〈荷車取締規則〉,其荷車所指為牛車、馬車、人力拉車等載貨用車,該法規範牛車的車體形制。而雙輪牛車形制出現時間又早於四輪牛車。此後,鐵皮輪牛車逐漸成為日治時期臺灣西半的主流樣式。由於鐵皮輪牛車時常載貨承重過量,再加上當時道路建造工法不良,因此時常破壞道路。
參考資料:1.邱淵惠,1994。牛與臺灣傳統農村社會之研究:清治時期至日治時期,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2.楊雅蓉,2019。日治時期臺灣牛車管理規則的實施與影響。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3.陳漢光,1960。板輪牛車之今昔,臺灣文獻,11(4):14-33。
編目者:顏語彤
編目日期: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