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1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2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3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4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5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6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7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8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9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10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11張,共12張
  •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圖檔,第12張,共12張
列印
主要名稱:卷首:台灣通緒記
成文日期:不詳
類別:手稿
作者:鹿耳門漁夫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7張共7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30.3*20.8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鹿耳門漁夫|七字仔│臺灣│地名│澎湖|台語詩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為作者以七字仔詩書寫臺灣之歷史流變。首先是臺灣命名由來,自秦時出版尚書始有紀載臺灣名為島夷,爾後歷經中國漢之東鯷、西晉之夷州、隋之琉求、明之臺員,又改名大員,最後定名於臺灣,各朝代有各自稱呼臺灣的方式。然而無論怎麼稱呼臺灣,中國始終視臺灣為未開化之地,未多費心思管理,頂多派人來視察,直到元朝開始設立巡檢司在澎湖徵稅,依然未對臺灣本島有任何經營管理,臺澎也並未來往。直到明末,世界開始注意到臺灣,日本倭寇、海賊紛湧而至,葡萄牙人驚嘆臺灣之美,以福爾摩沙之名讚頌臺灣,但中國依然對臺灣沒有作為。(文/呂函螢)
其他說明:1.本筆資料手稿共7頁,定稿2張共2頁。
2.鹿耳門漁夫本名蔡奇蘭。
3.,頁92-93。1995年3月20日。鹿耳門漁夫《鹿耳門漁夫詩集》(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2),頁12-15。
4.沈瑩(3世紀-280),三國時代孫吳武將,其著《臨海水土異物誌》,書中記載夷州,部分學者認為指臺灣,但有爭議。
5.朱寬(6世紀-7世紀),隋朝軍事人物,曾被隋煬帝派至琉求了解情況。
6.陳稜(?-619),隋朝軍事人物,曾討伐琉求。
7.樓鑰(1137-1213),南宋詩人,著有《玫媿集》,記載毗舍耶入侵平湖(澎湖)之事。
8.周嬰(?-?),明朝政治人物,著有《東蕃記》介紹臺員(臺灣)風貌。
9.何喬遠(1558-1632),明朝政治人物,人稱鏡山先生,著有《閩書》,其中的〈島夷誌〉稱臺為大員。
提供者:鹿耳門漁夫
登錄號:NMTL20100010002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