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舞台劇本《女性哀歌》下冊(影本)
成文日期:
昭和15年10月19日
類別:
手稿
作者:
吳漫沙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
29*20.5*1.8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吳漫沙|吳丙丁|舞台劇|女性|婚姻
內容目次:
女性哀歌(後篇)|女性哀歌(完結篇)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筆資料為《女性哀歌》(後)、(完結篇)的劇情,第一部分是明珠自殺,真珠自責自己離家,造成明珠與秀姑的死亡。此時聯珠來訪,遂給真珠一線希望與歡欣。聯珠訴說離家後在上海生活並嫁給呂振南,沒想到呂振南是呂振東的弟弟,又振東之妻素玉嫉妒聯珠生子可多分一份財產,遂誣陷她與好友海濤有染,所幸秀英與公公世昌明鑒。但素玉仍不死心,於振南之子的奶瓶中下毒。第二部分則描述施瑤華與楊世香離婚,並與呂振東有染。楊家也因為世香出家,而遭到親戚朋友覬覦財產。沒想到楊父臨終前所托非人,請王元榮主持財產處分,將財產分配給楊智仁一房。第二部分的劇情描述三對男女的愛恨情仇及凸顯女性在兩性關係及社會上所遇到的困境。故事接續〈女性哀歌〉前三部的脈絡背景,由多重敘事軸線構成,情節複雜,其中施瑤華在逃離婚姻後,在王元榮、呂振東之間周旋,而王、呂之間又彼此染指對方妻子,最後施瑤華遭王元榮之妻韻琴所殺,而韻琴在殺死施瑤華之前,既已對姘夫呂振東的妻子素玉痛下殺手,最後,呂振東因王元榮欲與施瑤華私奔赴日,憤而持刀將王殺害。(文/歐人鳳)
其他說明:
1. 本筆資料為影本共159頁,原本書寫於「聯芳製」、「玉芳製」筆記本,經整理、複印及裝訂成冊。
2. 《女性哀歌》(完結篇)成文日期為1940-10-19;《女性哀歌》(後篇)成文日期則不詳。
3. 吳漫沙本名吳丙丁。
提供者:
吳明月
登錄號:
NMTL20060900096-002
-相關藏品-
期刊名稱:現代詩季刊復刊23期
主要名稱:KI-TOK-TÔ...
主要名稱:書香社會;市隱
主要名稱:無題名:吃完早餐……
主要名稱:無題名:第一場
主要名稱:吳漫沙墨蹟:唐太宗...
主要名稱:饒舌集:肅清歹徒
主要名稱:富家子弟(原題:富...
主要名稱:無題名:1940年...
主要名稱:序「流」貼心之作....
主要名稱:蓬萊之春(前)
主要名稱:無題名:春風送暖……
主要名稱:無題名:林金田和陳...
主要名稱:酒女(二)(影本)
主要名稱:慶祝台灣光復三十五...
主要名稱:吳漫沙墨蹟:「不管...
主要名稱:老夫少妻
主要名稱:傻人傻福
主要名稱:KI-TOK-TÔ...
主要名稱:老夫少妻
主要名稱:疑妻婚前不貞(頑固...
主要名稱:漫沙詩稿(影本)
主要名稱:魂斷秦樓
主要名稱:謹步原韻作打油詩為...
主要名稱:王七的故事
主要名稱:羅鳳嬌
主要名稱:玉燕愛妻仙逝四週年...
主要名稱:一個原住民女人的上...
主要名稱:郭柏川傳:(二)浪...
主要名稱:重逢-夢裡的人(李...
主要名稱:婚變
主要名稱:富翁
主要名稱:無題名:豆乾,豆腐...
主要名稱:雨過天青
主要名稱:酒女(四)(影本)
主要名稱:無題名:課堂內一片...
主要名稱:無題名:十點二十
主要名稱:台灣文藝166/1...
主要名稱:無題名:情思無已時...
主要名稱:隔靴搔癢
主要名稱:「台語歌詩」 野味...
主要名稱:KI-TOK-TÔ...
主要名稱:飲水思源—我們是黃...
主要名稱:國父頌等
主要名稱:西北風雲(影本)
主要名稱:歷盡滄桑一美人—昔...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