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北一高通車作家群訪問團
拍攝日期:
不詳
類別:
攝影
拍攝者:
不詳
原件與否:
重製品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
10.1*15.1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劉枋|陳紀瀅|北一高|中山高速公路|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文藝協會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件藏品為劉枋參加「中國婦女寫作協會」與「中國文藝協會」合辦「作家一號」活動與多位作家們共同合影。拍攝日期為1974年5月21日,活動由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張雪茵會員策畫,陳紀瀅領隊、時任高速公路工程局長胡美璜陪同,訪問北一高(中山高速公路)台北水尾交流道施工情形,其他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參與會員尚有:艾雯、羅蘭、郭晉秀、楊百元、王文漪、芯芯、小民、畢璞、蓉子、王琰如等。藏品上劉枋的位置下方寫有「劉枋」,劉枋右手邊第二位,身著短袖襯衫者為時任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陳紀瀅。(文/高維志)
其他說明:
1.劉枋(1919-03-16/2007-07-25),出生於中國綏遠(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新城,筆名:狄荻、趙俠碧、柳綠蔭,畢業於北平私立中國大學(北京中國大學)化學系,曾任《西北日報》、南京《益世晚報》、《京滬週刊》、《公論報》編輯,來台後擔任《全民日報》副刊編輯。創作以小說、散文為主,亦有劇本、報導文學、傳記作品,晚年潛心修佛,著有:散文《千佛山之戀》、《假如我成了家》、《烹調漫談》等;小說《逝水》、《逃婚以外》等;報導文學《非花之花》等。
2.參考資料為《泱泱女聲1:我們的一百年,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史料集》台北:中國婦女寫作協會,2011。
3.藏品尺寸長10.1公分,寬15.1公分。(文/高維志)
提供者:
劉枋
登錄號:
NMTL20070120060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6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12
主要名稱:小民、梁丹丰、蓉子
主要名稱:劉枋與朱西甯、劉慕沙
主要名稱:侯榕生、劉枋
主要名稱:劉枋、郭晉秀
主要名稱:劉枋、潘人木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姚宜...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43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9(...
主要名稱:劉枋、小民、心岱、...
主要名稱:劉枋與朱西甯等
主要名稱:劉枋、邱七七、郭晉秀
主要名稱:劉枋、郭晉秀等人
主要名稱:劉枋、劉咸思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8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4(...
主要名稱:欲速則不「快」
主要名稱:劉枋、丹扉等
主要名稱:劉枋與他人(不詳)
主要名稱:劉枋、侯榕生、郭晉秀
主要名稱:劉枋、郭晉秀、林海音
主要名稱:劉枋與潘人木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10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活動照7
主要名稱:劉枋、小民
主要名稱:邱七七、劉枋、艾雯...
主要名稱:侯榕生、劉枋、張秀...
主要名稱:劉枋與郭晉秀等
主要名稱:潘人木、林海音、王...
主要名稱:文星 4卷6期 2...
主要名稱:琦君與林海音、謝冰...
主要名稱:劉枋夫婦結婚照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夫...
主要名稱:文協大地震!:中央...
主要名稱:劉枋與文友
主要名稱:劉枋大學畢業京劇公...
主要名稱:劉枋佛光山時期與眾...
主要名稱:趙淑敏、郭晉秀、劉枋
主要名稱:劉枋於山東老家門口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
主要名稱:琦君訪韓照2
主要名稱:琦君與聶華苓及林海...
主要名稱:照片的故事(三):...
主要名稱:劉枋與丹扉等人
主要名稱:劉枋於佛殿
主要名稱:第七屆中韓作家會議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